高考作文审题训练指导课件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指导课件要点

审题指导: 理解中心词“时尚”的内涵之后,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品味”二字上。从记叙文的角度来说,“品味”可以理解为“体验”“感悟”;从议论文角度来说,“品味”可以理解为“体会”“品评”。作文中对于“品味”要有明确表现,也就是要有品味的过程和结果。这才算贴切了题意。 审题指导: 审题的关键是把握“绿色”比喻义。绿色可以理解为生态、环保、新鲜、健康、原生态、低污染、可持续发展 。 绿色也代表友善、和谐、善于倾听;绿色有健康之意,绿色也象征和平、象征生命和希望。 ■第三类:对立辩证或关联性命题(关系型) 06年江苏《人与路》 07年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09年重庆卷《我与故事》 题三:并列关系 构成话题诸要素之间是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关系可以同时共存。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题四:条件关系 只有人文素养提高了,才能促进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 作文审题训练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和趋势: 2006年到2011年一直都考命题作文。逐步形成了“提示语+题目+要求”的基本模式。在写作导向上,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关注人与自然等。在命题立意上,延续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题让学生有话说、有东西写的命题理念。 命题作文的三种类型: 第一类:直接具体的命题 第二类:比喻抽象命题 (寓意型) 第三类:对立辩证或关联性命题(关系型) ■第一类:直接具体的命题 一、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 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譬如,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试题重现——把握重点 2009年江苏卷: 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 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 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试题重现——把握重点 欣赏,指认识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欣赏,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气度;欣赏更是一种发现,一种智慧,一种境界。我们可以欣赏别人,也可以欣赏自己,还可以欣赏事物。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欣赏。 请以“学会欣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明确重心法 1.偏正结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 即正部是写作的内容,偏部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好奇)心 [绿色]生活(绿色)生活 2.动宾结构“题眼”往往是谓语。 即宾语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范围,但动词是文 章的重心。 学会欣赏 3.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 往往在谓语动词上。 06上海 我想握住你的手 09年北京卷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巩固练习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分析: 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 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 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 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 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 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 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 行文的重点应是“你”,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 彩点在于“你”这个短语结构的“偏”的部分。  立意分析 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你)而精彩,我的精神(世界)因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你)而精彩等。 从以上几个立意来看,文章的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上。这就是作文审题的“明确重心法”。?? ■第一类:直接具体的命题 二、增补信息法 1.对有一些命题比较宽泛,涉及面较广,有时还 让人摸不着边际的题目,可以采用“增补信息 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 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 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以达到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扣住题旨的目的。 例如《尝试》: 1.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 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2.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尝试投稿、尝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