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性病学精品课程005
皮肌炎(2) 上页
实验室检查
1.血清肌酶 95%以上患者急性期有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醛缩酶(ALD)等肌酶的升高,其中CK和ALD的特异性较高;肌酶升高可早于肌炎,LDH升高持续时间较长;有效治疗后肌酶可逐渐下降。 2.肌电图 取疼痛和压疼明显的肌肉进行检查,主要表现为肌源性损害。
3.其他 血清肌红蛋白在肌炎患者中可迅速升高,可先于CK出现,有助于肌炎的早期诊断;尿肌酸排出增加,常常超过0.2g/d;少数患者ANA、
o-1抗体、PL-7抗体、丙胺酰tRAN合成酶(PL-12)抗体阳性;其他尚可有血沉增快、贫血、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阳性等。
组织病理
皮肤病理变化类似LE,可有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血管和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等。肌肉病理变化见肌纤维肿胀分离、断裂、横纹消失、肌纤维透明变性、颗粒样变性或空泡样变性,间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晚期可见肌肉纤维化和萎缩。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根据以下特征:①典型皮损;②四肢和颈部肌肉无力;③血清酶升高;④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⑤肌肉活检特征性病理
变。皮肌炎需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等进行鉴别;多发性肌炎需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风湿性肌痛等进行鉴别。
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注意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避免日晒,注意保暖;应积极寻找和治疗可能潜在的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 1.内用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选择用量,轻症患者可用泼尼松30~40mg/d,重症者可用60~80mg/d,危重患者可用冲击疗法,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为10~15mg/d,疗程可达数年。
(2)免疫抑制剂:常与激素联用,雷公藤多甙也有一定疗效。
(3)其他:可口服氯喹或羟氯喹,少数重症患者可使用静滴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蛋白同化剂(如苯丙酸诺龙)对肌力恢复有一定作用;儿童皮肌炎及怀疑与感染相关者,宜配合抗感染治疗;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2.外用药物治疗
外出时可外用遮光剂,皮损部位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等。
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可获痊愈或缓解;有恶性肿瘤、肺纤维化和心脏受累的患者治疗反应较差
硬皮病(1) 下页
硬皮病(scleroderma)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组织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
女性多见,男女患病率之比约1:3。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前者局限于皮肤,后者常可侵及肺、心、肾、胃肠等器官,病程呈慢性经过。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不清楚。局限性硬皮病可能与遗传、外伤或感染有关,主要累及皮肤。系统性硬皮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和血管病变有关,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
如抗Scl-70抗体、抗着丝点抗体等。硬皮病的发病机制可能在致病因子作用下,真皮以及内脏器官成纤维细胞活化,合成过多胶原,导致皮肤或内脏器官的纤维化。
临床表现
分为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两型。(典型图片) (一)局限性硬皮病(localized scleroderma)
病变仅发生于皮肤或皮下组织,无系统受累。儿童和成人均可罹患,有斑状硬皮病和线状硬皮病两型(图20-6)。
1.斑状硬皮病(morphea)
也称硬斑病。躯干部多见。皮损可单发或多发,开始为圆形、椭圆或不规则形淡红色水肿性斑片,钱币大或更大,稍高出皮面,经久不退,逐渐扩大并硬化,数月后红色变淡,周围可有紫红色晕,中央略凹陷而呈蜡黄色或象牙色泽,表面干燥、无汗,毳毛逐渐消失,触之皮革样硬度。病变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数年后皮损硬度可减轻,局部变薄、萎缩,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因其病变较表浅,不累及筋膜层,故一般不影响肢体功能。皮损多发时称为泛发性斑状硬皮病(generalized morphea)。
2.线状硬皮病(linear scleroderma)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皮损常沿单侧肢体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初发时常为一带状红斑,发展迅速,早期即发生硬化,可累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筋膜,最终硬化并固定于下方的组织而致严重畸型,运动受限或引起肢体挛缩及骨发育障碍;在额部和头皮处可表现为单侧皮肤、皮下和颅骨的萎缩,呈刀劈状,可伴脱发,称刀砍状硬皮病(frontoparietal);下肢病变可伴有隐性脊柱裂。
(二)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derma)
又称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为累及皮肤和内脏多系统多器官的硬皮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临床分为肢端型和弥漫型两型,其中肢端型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F 44-2015 消防头盔 XF 44-2015 消防头盔.pdf
- 2024-2025(最新版)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024秋部编新教材).pdf VIP
- T∕CNFIA 135-2022 即食拌饭干制品.docx VIP
- 报关员的年终工作总结.pptx
- 小麦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VIP
- T/CGCC 26-2018_食品用酒精保鲜剂.pdf VIP
- 工厂岗位职责说明书(岗位说明书).doc VIP
- 实验室危化品管理.pptx VIP
-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docx VIP
- GB 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