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银杏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林燕春1 林江2 罗明云3 刘红桃1
(1.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植保植检站 江西萍乡 337000; 2.萍乡市上栗县植保植检站 337009;3.萍乡市莲花县植保植检站 337100;)
银杏(Gingo biloba),别名白果,是果、树、叶兼用的经济树种,种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叶含有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特效的黄酮类活性物质,根可入药,材质优良,是现代家具及装饰的理想材料。由于银杏全身是宝,经济价值高,全国各地都大力开发种植,而种苗调运频繁,纯林增加,管理粗放,病虫害也迅速发展,直接影响银杏生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银杏病虫害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现将银杏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介绍如下。. 主要病害防治银杏茎腐病分布及危害此病在各银杏育苗区均发生多出现于1~2年生银杏实生苗木,尤以一年生苗木为严重,常造成幼苗大量死亡。症状发病初期幼苗基部变褐,叶片失去正常绿色,并稍向下垂,但不脱落。感病部位迅速向上扩展,以至全株枯死。病苗基部皮层出现皱缩,皮内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色灰白,并夹有许多细小黑色的菌核。此病病菌也能侵入幼苗木质部,因而褐色中空的髓部有时也见小菌核产生。此后病菌逐渐扩展至根,使根皮皮层腐烂。如用手拔病苗,只能拔出木质部,根部皮层则留于土银杏茎腐病病原菌银杏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大茎点属的炭腐病菌 Macrophomiaphas~oli(Maubl)Ashby。此菌喜高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32℃而对酸碱度要求不严,在pH4~发病规律茎腐病菌通常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属于弱寄生真菌。在适宜条件下自苗木伤口处侵入。因此,病害发生与寄主和立地环境条件有关。苗木受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表温度过高,苗木基部受高温灼伤后造成病菌侵入。苗木木质化程度越低此病的发病率越高。在苗床低洼积水时,发病率也明显增加。银杏扦插苗,在6~8月份苗床温达30℃以上时,插后10~l5即开始发病,严重时大面积接穗发黑死亡。试验证明,拮抗性放线菌能有效的抑制该病病菌的蔓延扩散。防治方法根据银杏茎腐病发病的原因,目前应以预防为主。1 提早播种争取土壤解冻时即行播种,此项措施有利于苗木早期木质化,增强对土表高温的抵御能力。合理密播密播有利于发挥苗木的群体效应,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抗力。防治地下害虫苗木受地下害虫的危害之后极易感染茎腐病菌,因此,播种前后一定要注意消灭地下害虫。药物和生物防治结合灌水可喷洒各种杀菌剂如托布津、多菌灵、波尔多液等。也可6月中旬追施有机肥料时加入拮抗性放线菌,或追施草木灰/过磷酸钙(1/0.25)并加入拮抗性放线菌。银杏苗木猝倒病分布及危害此病也称立枯病,在各地银杏苗圃均普遍发生。幼苗死亡率很高,尤其在播种较晚的情况下发病率更高。2 症状病害多于4~6月间发生。由于发病期不同,通常出现四种病状:①种实腐烂 种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引起种子腐烂称为芽腐型猝倒病。②茎叶腐烂 幼芽出土期间,由于湿度过大或苗木过密等原因,被病菌侵入,引起茎叶粘结腐烂,称顶腐型猝病。③幼苗猝倒 幼苗出土后扎根期间,由于苗木木质化程度差,病菌侵入根茎,产生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呈水渍状,由于病菌在苗茎组织内蔓延,引起典型的幼苗猝倒症状。④苗木立枯 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部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称苗木立枯病。上述四种症状均有发生,但以幼苗猝最为严重。苗茎受害症状病原引起银杏苗木猝倒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种。非侵染性病原有圃地积水、覆土过厚、表土板结、地表温度过高等。侵染性病原有丝核菌Fusarium、镰刀菌Rhizoctonia和腐霉菌(Pyihium)等。这三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腐生性,平时能在土壤的植物残体上生存,一旦遇到合适的寄主和环境即侵染危害。腐霉菌多在土温12~23℃时危害,丝核菌的适温25~28℃,镰刀菌的适温为20~30℃。发病规律该病主要危害一年生播种苗,尤其从种子出土后1个月内受害最为严重。其发病程度与下列因子有关。连作连作的银杏苗床由于病原菌较多而发病率高。圃地整地粗糙,如土壤板结、粘重、积水、通气不良等,均不利于种子的发芽或生长,病原菌易于繁殖,苗木发病严重。?播种时间晚,幼芽出土迟,出土后气温和地温均高,由于幼苗木质化程度差而发病温差过大如播种后覆盖地膜,去膜前应适当通风炼苗,否则苗木因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而猝倒死亡。防治方法细致整地,防止圃地积水和土壤板结。有机肥料应充分腐熟,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或土壤灭菌提高播种技术,适时早播,覆土厚度适当,促使苗齐苗旺、提高苗木群体抗性。药物防治用五氯硝基苯75%代森锌或25%敌克松进行土壤处理。每平方米用量4~6g。先将全部药量称好,然后与细土混匀即成药土。播种前将药土在播种行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