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VIP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  ) A.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园中皆为日式家具 D.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夷”是清朝时期对洋人的蔑称,因此选A项。 答案:A 5.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C 6.近代中国,带有“洋”字的词便成了当时汉语词汇中的一个大家族,如:“洋伞”、“洋油”、“洋火”、“洋布 ”、“洋钉”、“洋房”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后来这些“洋”词在老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危机面前国人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B.新中国的成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C.国民政府规定不准使用“洋”词 D.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 7.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目的是(  ) A.实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 B.解决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 C.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 D.开发商品房市场,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B 8.(2013·新乡一调)1876年葛元熙《沪游杂记》中提到:“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蓝缕而自惭形秽。”材料表明当时上海( ) A.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深刻剧变 B.受到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冲击 C.民众服饰样式及功用发生变化 D.社会交往商业化特征日益显著 D 二、能力题 9.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图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3)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 (1)严格的等级制度。 (2)主张易服。理由:①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②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 (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精神追求:从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从图三到图四反映的是追求富裕、发展、个性和文明。(各写出两个关键词即可)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近代“衣”、“食”、“住”、“社会习俗”的变化。 2.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4.20世纪50-70年代的社会风尚。 5.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对中国人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夯实基础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的变化。 (1)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客观上带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2)表现: “衣”:“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以后中西合璧的①________,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服饰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等并行。 中山装 “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②________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住”:鸦片战争后,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中,开始出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