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品品质基础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食品品质基础 ④果胶、卡拉胶等对食品的黏弹性也与其有很大关系; ⑤纤维素、果胶等不易被人体吸收,除对食品的质构有重要作用外,还能促进肠道蠕动,缩短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减少细菌及其毒素对肠壁的刺激,可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生; ⑥某些多糖或寡糖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如香菇多糖(功能主治:不能手术或复发性胃癌、肝癌、膀胱癌,使用本品能缓解症状,提高病人免疫功能,纠正微量元素失调 )、茶叶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降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冠脉流量、抗凝血、抗血栓和耐缺氧等作用,近年来发现茶多糖还具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等,这些功能性多糖是保健食品的主要成分。 (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C H O N 50~55% 6~7% 19~24% 15~19% 有些还含有S、P、 Cu、 Fe、 Zn等元素 特征元素:N 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粗蛋白质%=N%×6.25 7、泛酸 泛酸理化性质 泛酸又名遍多酸或维生素B3,因其广泛分布于食物中而得名。纯泛酸为黏稠的黄色油状物,溶于水,在中性溶液中相当稳定,但能被酸、碱长时间(2~6天)的干热所破坏。市售商品为泛酸钙,为白色、无臭味、味苦的晶状物质。 泛酸吸收与代谢 泛酸与其他B族维生素一样可很快被吸收,通过小肠黏膜而入门脉循环。在组织中,大部分泛酸以辅酶A的形式存在,还有小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成酰基载体蛋白(ACP)。泛酸存在于一切活组织中,在肝和肾中浓度很高。主要经由肾排出。 泛酸生理功能及缺乏表现 泛酸是作为辅酶A和酰基载体蛋白的一部分而发挥生理作用的。ACP是脂肪酸生物合成所必需的一种载体蛋白,而CoA作为一种酰基载体,是体内70多种酶的辅酶,参与脂肪酸合成和β氧化、类固醇生物合成、丙酮酸氧化、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乙酰胆碱的生成等重要生化反应,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所必不可少的。 自然情况下,泛酸缺乏极为罕见,因为泛酸广泛分布于各种动植物性食物中。泛酸缺乏主要表现有手足麻木和刺痛,臂腿痉挛,脚有烧灼感,应激反应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增强而导致低血糖等。我国14岁以上青少年及成人膳食泛酸AI为5.0mg/d。泛酸在自然界有广泛的食物来源,存在于所有动物和植物细胞中。泛酸最好的来源是肉类与内脏、蘑菇、鸡蛋、甘蓝和酵母,全谷物也是良好的泛酸来源。 8、维生素C 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又名抗坏血酸,是一个含有6个碳的水溶性α酮基内酯的弱酸,不溶于脂溶剂和脂肪。具有还原性,维生素C极易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碱性条件下易破坏,酸性环境下稳定。Cu2+能促进维生素C氧化,烹调时应避免用铜锅,植物中如黄瓜和白菜中含铜酶量较高,能催化维生素C氧化,因此蔬菜储存中,维生素C会有丢失。植物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多酚、芦丁、黄酮等可与铜离子结合,抑制含铜酶活性,对维生素C具有保护作用。抗坏血酸与脱氢抗坏血酸在体内都有生物活性,可相互转变,但后者进一步氧化生成二酮古洛糖酸之后,生理活性即丧失。 维生素C吸收与代谢 许多动物能利用葡萄糖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但人体不能,须依靠食物供给。摄入的维生素C在小肠上部迅速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转运至各组织器官。吸收量与摄入量有关,摄入量为30-60mg时吸收率为100%,摄入量为90mg时吸收率为80%,当摄入量分别为1500mg和3000mg时,吸收率分别只有49%和36%。未被吸收的维生素C进入肠道下段,剂量太大时,因渗透压作用,引起腹泻。 维生素C被吸收后,迅速分布到各组织,其中肾上腺和眼视网膜中含量最高,肝、肾、脾、胰等中含量也不少。血细胞中含量低于血浆。每日摄入75μg时,可维持体组织的维生素C饱和,这相当于体内维生素C代谢池库中约有1500mg,血浆浓度为10mg/L。当血浆浓度在4.0-5.9mg/L时,表明维生素C营养足够,相当于体内储存600-1499mg维生素C。维生素C主要经尿液排出,肾小管可调节排泄量。组织饱和时排泄量大,组织储存时只有少量排出,甚至当摄入严重不足,组织储存严重消耗时仍有少量排出。维生素C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是草酸,少量为二酮古洛糖酸,均由尿排出。 膳食维生素C摄入水平、临床缺乏症状和血浆(或全血)或白细胞维生素C水平是评价人体维生素C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 维生素C生理作用及缺乏表现 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较为广泛,流行病学调研资料显示,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可能有改善人体多方面功能和减少一些慢性病的作用。 (1)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因子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