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八讲专用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修第八讲专用课件

二、调解 其好处是灵活务实,程序简单、快捷,成本也不高,在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这是最简易的一种解决消费纠纷的方法。 三、仲裁 同前两种方式比起来,仲裁的缺点是程序相对要求严格,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也较长。但是同向人民法院提诉讼相比,仲裁又有程序简便、结案快、费用开支少的特点。 仲裁的特点: 自愿。即当事人是否将争议的案件提交仲裁机构完全是自愿的,并以签订书面的仲裁协议的方式来表明这种自愿。 自主。当事人可以在仲裁协议中自主选择仲裁机构,双方可各选一个仲裁员。 终局性。仲裁机构的裁决是终局的,当事人必须履行,否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据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 四、诉讼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司法手段,也是最具权威性的解决纠纷的手段,当事人如果不执行法院裁决,国家有权力强制他去执行。 它的缺点在于,程序性特别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一步一步来;花费的时间一般来说比前面四种方式都要长,有时可能会拖延几年;另外,当事人还必须按照诉讼标的额缴纳一定的诉讼费用,争议的金额越大,缴纳的诉讼费用就越高。 我国有: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原告 法院 被告(行政主体) 审判程序 行政诉讼----民告官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原告 法院 被告 执行 程序 审判程序 民事诉讼:民告民 (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公安 被告(律师) 执行 程序 审判程序 检察 刑事诉讼程序:官告民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法院 1.行政诉讼概述 行政诉讼:“民告官” 受案范围: 参加人: 2.行政诉讼程序 起诉与受理: 第一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1.民事诉讼概述 民事诉讼:“民告民” 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 当事人: 2.民事诉讼程序 审判程序: 特别程序: 执行程序: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1.刑事诉讼概述 刑事诉讼:“官告民” 管辖、回避、辩护、代理:辩护与人权保障 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其他参与人 证据制度、强制措施制度:非法羁押与超期羁押 2.刑事诉讼程序 立案和侦查:侦查行为的合法性,例:刑讯逼供案 起诉:公诉、自诉 审判程序: 执行程序: 参考书目 《人民法院案例选?》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知识产权法、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刑事责任能力:辨认和控制行为的能力。 注:对于智力低下或者精神有障碍的人,视其智力和精神状态确定其刑事责任能力; ①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及后果的,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②有一定的辨认能力的,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③对精神病人,正常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案例: 李军出生于1985年5月20日,是光明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1999年5月18日,李军放学后与几个哥们说,5月20日过生日,请他们吃饭。第二天晚上10点,李军在河边抢劫1000元。生日这天,李军与哥们在光明餐馆喝酒庆祝生日,晚11点了,老板劝他们回家,李军仗着酒意,一刀捅死了老板。第二天,李军酒醒后十分害怕,慌忙逃出家,在公共汽车上偷了一乘客200元现金,以备路上用。 请回答:李军是否犯有抢劫罪?是否犯有杀人罪?是否犯有盗窃罪? (4)犯罪主观方面 是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包括: 1)犯罪故意,分为两种: 直接故意:明知-希望 间接故意:明知-放任 2)犯罪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而没有预见 过于自信的过失——已预见,轻信能避免(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意外事件(主观无过错,是不能预见或不能抗拒的原因造成损害),不是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案例1: 甲女与其嫂乙有仇,意图杀害乙。某日,趁乙生病之时,煮好一碗面条给乙吃,乙怀疑面条有毒,将面条给前来玩耍的邻居小孩丙吃,丙食用后2小时死亡。 问:甲、乙对小孩之死的心理状态如何? 案例2: 山民甲(善捕蛇)捕得毒蛇一条,置家中木桶内,乙至甲家,酒醉后洗手,被桶中蛇咬中毒,经抢救截去一臂。 问:甲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 分析: 甲的心理状态是直接故意,乙的心理状态是间接故意,她们都应承担刑事责任。 乙的伤与甲的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