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模版供参习
《贫困大学生的不良人格特点及其应对策略》文献综述
2004级2班 杨周 20041440034
摘要:关键词:3-5个
前 言
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为20%,特困生比例为8%。在我国当前经济大转型的社会背景下,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将面临由经济带来的更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些强大的压力下, 贫困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成长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有些案件的性质特别恶劣,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贫困大学生能否正确地认识贫困、对待贫困,将对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现在贫困大学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来自各种渠道的物质资助保证了大部分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可是,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是不够的,某些情况下,物质帮助的作用适得其反,伤害了贫困生的自尊心,而导致优秀的寒门学子与大学生涯擦肩而过。贫困生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心灵上的帮助。
当前,许多研究人员以贫困生的不良人格特质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而我的这篇论文以贫困生的整体的人格结构为基础,从贫困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帮助贫困大学生改善不良人格特点,走出“心理贫困”的若干措施,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同时也为贫困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方向。
二、正 文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陈刚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智力正常,(二)情绪稳定,(三)良好的意志品质(四)反应适中,(五)人格统一,(六)人际关系和谐,(七)与社会协调,(八)心理、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
(二)大学生的人格及其发展阶段
人格是[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409—411
[3]彭聃.贫困大学生人格类型的聚类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1)
[7]孔德生,杨晓梅.贫困大学生个性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4,12(6)
[8]蔡玥,安彦彦.浅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2)
[9]刘 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6)
[10]施志源.社会转型大背景下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困境及心理调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
[11]杨韶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04,5(3)
[12]Robert Wilton . Putting policy into practice? Poverty and people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J].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2004,58: 25—39
[13]康育文,陈青萍.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相关[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
[14]辛 勇.贫困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15]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64—325
[16]赵德雷.试论贫困大学生的他助与自助——团体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援助体系的必要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1
[17]马 旭.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初探[J].绥化学院学报,2005.25(4)
[18]于开文.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06,22(2)
[19]韩益凤,陈中建.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5):25-27
[20]张静,汤雅婷,牛力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J].中国校医,2006,20(5)
[21]孔德生,张静.贫困大学生人格类型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1)
[22]孔德生.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
[23]田 军.加强贫困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5)
[24]董军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4):24-26
[25]朱曼,廉永杰.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8(3)
[26]陈忞.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72-3
《当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及策略》文献综述
2003级1班 张坤梅 2003144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