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群体行为基础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群体行为基础专用课件

第五章 群体行为基础 第一节 群体概念 第二节 群体动力 第三节 群体决策 第一节 群体概念 一、群体的含义和作用 (一)群体的含义 群体指在一个组织中,由两个及以上个体组成的为实现某种目标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成员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人群结合体。 构成群体的条件是: 1.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2.成员得到协作和配合的组织保证。 3.满足成员的归属感。 4.群体成员有感情交往。 5.群体成员有交流。 (二)群体的作用 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基本任务。 2.协调人际关系。 3.整合个体力量。 4.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 二、群体的类型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二)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三)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四)永久群体和临时群体 (五)命令型、任务型、利益型和友谊型群体 三、群体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震荡阶段。 第三阶段:规范阶段。 第四阶段:执行阶段。 第五阶段:中止阶段。 一、群体规范与从众行为 (一)群体规范 1.群体规范的形成 (1)模仿(2)暗示(3)顺从 (二)从众行为 群体规范形成后,产生群体压力。 阿希实验 二、社会助长与社会抑制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抑制的含义 社会助长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活动效率因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 社会抑制是个体活动的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 (二)社会助长作用产生的原因 1.个体希望从群体中得到尊重、赞许以及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 2.个体从群体中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工作上或心理情绪上的帮助。 3.个体可以从群体的反馈中了解到自己的工作状况,而不断作改进,以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决定社会助长作用或社会抑制作用大小的主要因素 1.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 2.个体对工作的熟练程度。 3.个体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成熟度。 三、社会惰化 当人们从事叠加性的工作任务时,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个体的贡献倾向于下降的现象叫做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 发生社会惰化的原因: 1.个人对群体缺乏责任心。 2.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3.公平思想。 4.职责不清。 四、群体凝聚力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态度、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性。 2.外部的威胁和竞争。 3.群体规模。 4.奖酬体制。以群体为单位奖酬比起以个人为单位奖酬,会导致更高的凝聚力。 5.与外界的关系。一般来说,与外界隔离的群体有更高的凝聚力。 6.群体绩效。 7.领导作风。 第三节 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 (一)群体决策的优点 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2.观点多样性。 3.提高决策的可接受性。 4.增加合法性。 5.决策高质量。 (二)群体决策的缺点 1.耗费时间。 2.从众压力。 3.少数人控制。 4.责任不清。 二、群体决策的障碍 (一)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决策过程中,群体成员会倾向于寻求一致的意见,不愿对群体的决策进行质疑或者考虑其他的备选方案,使个别成员的不同意见得不到群体的重视。 (二)群体偏移 指在决策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偏移。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群体容易向冒险偏移。 (三)群体极化 群体中已经存在的意见倾向性有不断加强的倾向 三、群体决策技术 (一)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是在进行决策过程中,群体成员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在发表意见时,不允许任何人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评论,甚至对于荒谬的观点也是如此。 (二)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 德尔菲法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来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它的一个特点是不需要群体成员见面,从而避免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它的决策步骤是: 1.明确问题。 2.选择有关方面的专家,征求他们对问题的看法。 3.在专门地点统一整理各位专家的意见,归纳建议结果。 4.将结果反馈给专家,并要求他们根据统计结果重新设计自己的方案。 5.将修改后的意见再寄给专家。 (三)提喻法 提喻法是由哥顿(W. J. Gordon)提出的,又称哥顿法。其做法是邀请5-7人参加会议进行讨论,但讨论的问题与即将进行的决策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运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讨论。采用这种类比的方式,把熟悉的事情变成陌生的事情,有助于人们摆脱框框的束缚,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开拓新的思路。 (四)电子会议法 电子会议法(electronic meetings)是名义群体法与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群体成员不必面对面的坐在一起讨论,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终端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进行投票。电子会议法的主要优势是:匿名、可靠、迅速。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群体、社会助长、社会抑制、群体思维、群体偏移、德尔菲法 简答题 1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