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的两大主轴 长善: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 :五教 八德:孝悌忠信礼仪廉耻 五、教育的根本——孝道如何教孝? 会意,形声字 ? 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老 子 承 傳 一 體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教育的根本—孝亲尊师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经》 《弟子规》 我爱你 如何教孝? 1、知恩报恩 生日是父忧母难日 2、以身作则 3、夫妻配合 4、亲师配合 5、教育原则一致,共学《弟子规》 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父母恩重难报 慈母的十大深恩一、怀胎守护恩六、回干就湿恩二、临产受苦恩七、洗濯不净恩三、生子忘忧恩八、远行忆念恩 四、哺乳养育恩九、深加体恤恩五、咽苦吐甘恩十、究竟怜愍恩 感恩教育:伟大的母爱 夫妻配合教孝 夫妇和谐之道: 1、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 2、只看对方的优点。 认不是闭了地狱门,找好处开了天堂路。 和谐社会 从我做起 谢谢您! 《弟子规》我爱你! 教 育 的 本 质 ——德育与班主任教育名家重庆报告会2010.01.09重庆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组 倪敏达 宣德化 而柔远人 天妃灵应之记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 …皆捧珍执贽,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货币往来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 何幸中国圣人之教,沾及于我! 古印度柯枝国人顺附如归,咸仰天而拜曰 :“何幸中国圣人之教,沾及于我。乃数岁以来,国内丰穰,居有屋宇,……衣足布帛,老者慈幼,少者敬长,熙熙然而乐,凌厉争竞之习无有也……勒此铭诗,相为终始。” ——《明史·卷三百二十六》 伦理道德教育 道: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顺从大自然法则,不违越地做人。 五教 五伦关系 父子关系——父子有亲 君臣关系——君臣有义 夫妇关系——夫妇有别 兄弟关系——长幼有序 朋友关系——朋友有信 4500年以来中华先祖怎样教育子孙后裔 教育的本质 一、德育重要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二、教育的本质:上施下效,长善救失。 三、善恶的标准。 四、教育的两大主轴——长善,救失。 五、德育的根本——孝道:如何教孝? 一、德育重要性 十七大的教育方针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中华文化的哲学思辨! 伦理道德教育 道: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顺从大自然法则,不违越地做人。 五教 五伦关系 父子关系——父子有亲 君臣关系——君臣有义 夫妇关系——夫妇有别 兄弟关系——长幼有序 朋友关系——朋友有信 4500年以来中华先祖怎样教育子孙后裔 二、教育的本质 请问什么是教育? 教 : 上所施, 下所效也。 育 : 养子使做善也 。 长善 救失 三、善恶的标准 育者,养子使作善也。 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流行的不一定是善的! 大家都这样难道就是善的吗? 善恶的标准 1、西方的善恶标准:社会责任心,“十诫”。EG:闯红灯的故事。 2、中国老祖宗的善恶标准: 儒释道的三个根 《十善业》《感应篇》《弟子规》 《了凡四训》: 善:一切有益于人的是善; 恶:一切有益于己的是恶。 明 分 惡 善 人不為己天助地助 人只為己天诛地灭 善恶的标准在经典中! 儒释道三家经典: 儒经:《弟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