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代印度专用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古 代 印 度 第一节 神秘的哈拉巴文明 一、古印度的地理概念、自然条件和种族 地理概念:通常所说的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印度,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它并不仅指今天的印度,而是包括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或天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首先使用“印度”一词,指印度河流域及以东地区。中国使用“印度”一词,是从中国唐朝和尚玄奘开始的。(《大唐西域记》) 自然条件: 南亚次大陆北有喜马拉雅山,西北有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这些山脉把古代印度与欧亚大陆孑然隔开,次大陆由此得名。但处于次大陆西北的勃兰山口和开伯尔山口,为后来其他文明的传入提供了便利条件。次大陆东临孟加拉湾,西接阿拉伯侮,南为广袤无垠的印度洋。印度半岛地处热带亚热带,以温得亚山和纳巴达河为界分为两片区域。北部,西面的印度河流域以及东面的恒河流域构成平原地区,尤其恒河所经之地土质肥沃,易于农耕。南部,以德干高原为整体,东西海岸则蔓延着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两条山脉。半岛的沿海区域则是一系列狭长的平原,比较适宜于农业的发展。 印度的种族: 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是本地原有居民创造的,他们被通称为达罗毗荼人。但由于地域广阔,族系复杂,古代原有居民也包括其他人种,例如矮黑人和原始澳语人等等。而关于这些人的来历是众说纷纭的。 从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起,直至古代历史结束,印度次大陆先后遭受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马其顿人、安息人、塞种人和大月氏人的入侵。千百年来,尽管有种姓等级制度的种族隔离,印度依然是一个人类的熔炉。由于各外族的不断人侵和定居,使古代印度的居民自古就表现出复杂性的特点。而达罗毗茶人及其他土著民族后裔仍顽强生存,有的还在南印建立小国。这些人种至今还生活在南亚次大陆的不同地区。所以,印度被称为种族的博物馆。 二、神秘的“哈拉巴文明” 1.哈拉巴文明的发现: 20世纪初,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在印欧语系民族到来之前,印度无史可言。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突然发现了一处奇特的文化遗址,这一文明的发现把印度的历史整整提前了1500年左右。经过数十年的发掘研究,整个印度河流域目前已发现大小城镇遗址200余处,其范围西起伊朗边境,东近德里,北及喜马拉雅山麓,南临阿拉伯海,估计占地约130万平方公里,呈巨大的三角形状,足可称为古代世界面积最广的青铜文化。这一文化以南部的摩享佐·达罗和北部的哈拉巴为中心,习惯上称为哈拉巴文化。 2.哈拉巴文明发展概况: 根据考古学断定,哈拉巴文明大致存在于公元前2500至公元前1750年。 哈拉巴文明有大量青铜制品;有发达的农业(最早种植棉花)、手工业(最早掌握棉纺织技术)和商业;有高度发达的城市;有印章文字等。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因其文字没有被释读,而与后来的文明又几乎没有联系,它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与其它文明有什么关系,目前仍是一团谜,等待人们去解读。 3.哈拉巴文明的衰亡: 印度河文明衰落的原因,学者们提出许多假说。 一种较流行的说法是外族入侵说。公元前1750年前后,一批外族人出现在印度河流域,在激烈的对抗中,城市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摩亨佐·达罗表现尤为明显,在遗迹中保存了大量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遗骨。(雅利安人) 另一种通行说法认为,文明的破坏归之于自然灾害,例如大规模的沙漠化、地震、洪水的灾害都会引起生态的巨大变化。自然灾害加剧了人民苦难,阶级矛盾日趋激烈,人民起义频繁,从而导致印度河文明的彻底灭亡。 还有人持阶级斗争说,或认为是贸易萧条所致。 此外,有人认为是外星人所致。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因故爆炸,殃及地上居民,毁灭了印度河文明。 尽管种种解释杂陈各异,但还都是假设,没有充分的证据。 第二节 “吠陀”时代,印度种姓 制度的萌芽和早期宗教 一、“吠陀”时代 “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 。 《吠陀》是印度流传下来最早的文献,包括四部:《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时代被称为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600年间。 《梨俱吠陀》成书最早,反映了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900年间的印度社会面貌,这一段时期也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处在军事民主制时期。 后三部书成书较晚,反映了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600年间的印度社会,这一时期也称晚期吠陀时代。是早期国家形成时期。 二、种姓制度 又称瓦尔那制度。“瓦尔那”,意为颜色、品质。先分雅利安瓦尔那(高贵之人)和达萨瓦尔那(低贱之人),至晚期吠陀时代发展为四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最完备的等级制度。 具有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