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教版本语文三上风雪中课件1
3、风雪重围 学习目标 1.读通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知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字词 1·歼灭(jiān) 2·潜伏(qián) 3·围剿(jiǎo) 4·寡不敌众(guǎ) 1·歼灭:消灭(敌人) 2·潜伏:隐藏,埋伏 3·叮嘱:再三嘱咐 4·咬牙切齿:形容嫉妒仇视或愤恨 风雪重围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坚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风雪重围》,就是发生在抗战中一个真实的故事。 杨靖宇(1905—194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确山县人。父亲马锡龄是一介穷苦农民。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卢沟桥事迹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斗争。1938年5月,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战争,同年冬率第一路军一部1400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濛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损,队伍剩下400多人。1940年1月仅剩7名战士,4名伤员。于是下令4人转移,后两句战士被日军所杀。2月22日,他度过了人生最后一夜。2月23日杨靖宇孤身一人在吉林濛江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棉鞋和食物,那人泄密给日伪当局,杨靖宇被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特工队的领队叛徒、原抗联一军一师师长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被发现镇压。 自读课文,思考: 1、杨靖宇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知的? 2、口述故事,理清思路。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试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段)日军围剿抗联第一路军两个多月,毫无结果 1939年冬,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路军活动在临江一带。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部队冒着风雪,转战了一个冬季,先后歼灭了数千日伪军,年底,退向东部山区。此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后方,调动了数十万兵力“讨伐”抗日联军。在这种情况下,杨靖宇把部队化分成一支支小分队,零散潜伏在各山林地带,跟敌人进行“麻雀战”。日军围剿了两个多月,也没有找到杨靖宇的队伍。 介绍战斗情况 第二部分(2~~10段)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军被一路追杀,队伍只好分散突围 1940年2月的一天,杨靖宇带着十几个人,来到漾江以东的山林。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森林,地上铺着三尺多深的积雪,周围几十里没有人烟。他们把仅有的一点苞米面饼子做成稀饭吃,砍了些树枝铺在雪地上就睡下了。 描写自然环境 森林之大 积雪之厚 环境荒芜 条件艰苦 第二天大家醒来,突然发现机枪排长不见。原来他带着枪和钱投降了敌人。 杨靖宇马上命令大家转移。刚走了半里路,就发现了日本兵,他们像一群饿狼,在林子里紧紧追赶。杨靖宇带着战士边走边打,几天之后,他的身边只剩下了几个人。 形势严峻 一天下午,敌人发现了他们,又追赶上来。傍晚,杨靖宇带着五个人,来到了一个靠近林中小路的地方,他们不敢生火,在雪地里蹲了一夜。 环境危险 第二天一早,传令兵出去探听情况,遇上一个伐木工人,他想到司令员衣服单薄,就说服这个工人,花钱买下了他的旧皮袄。杨靖宇见传令兵手里拿着一件旧皮袄,马上严肃地问:“哪里弄来的?是不是违犯了纪律?”传令兵说明是买来的之后,杨靖宇的态度才缓和下来,便把那件皮袄给一个伤员披上了。 军纪严明,关心同志 中午时分,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他们采取“拉网”战术,一棵树一棵树往前搜,情况十分危急,杨靖宇便要大家分散突围。 大家听说要分开,有的哭了起来,有的坚决地说:“要死也要死在一块儿,我们要和司令员在一起!” 难舍难分,战斗友谊 “同志们,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革命力量!”杨靖宇坚定地说。 作战思维清晰,不做无谓牺牲 大家都服从了。杨靖宇和战士们分手前,又严肃地叮嘱:“大家要记住。宁死不投降敌人,不泄露党的秘密!”他和战士们约定了联络地点,然后带着两个警卫员向一片密林走去。 语言描写,体现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民族气节 第三部分(11~~14段)杨靖宇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 杨靖宇和警卫员,在密林里跟敌人周旋了三天三夜。2月18日,两个警卫员在濛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