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美学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课 美学的基本原理 应用美学,即研究人类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审美活动。 应用美学的重点在现实生命、民生日用,大众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 专题一:美的本质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西方最早讨论美的本质的文章) 借老师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美在于合理的数量关系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美取决于体积和顺序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通:美就是完善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达芬奇:美在于事物形式上的“适应”,在于比例、对称和多样统一等因素 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们:美是主观的,只存在于鉴赏者的心里 第一节、美的特点 一、美具有复杂性和多义性 美字在今天的日常生活用语中,至少有三种相连系而又有区别的含义 1.单纯表示感官的快适 2表示伦理行为的赞赏 3表示审美经验判断 二、美具有普遍性和多变性 1.从美存在的客观状态来看。 A 美分别表现在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并存在不同的形态。 B 美的表现形态存在着矛盾性 2.从美存在的主观状态即审美者的鉴赏角度看 A 审美感受受到生理条件、功利心态、心境的限制。 B 审美感受受到历史和区域的限制 1时间的限制:不同时期美的标准也不同 2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生活方式的限制:不同的阶层、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审美标准。 三、美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 第二节: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柏拉图:美是难的。 黑格尔:乍看起来,美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观念,但不久我们会发现,美可以有许多方面。 歌德:我对美学家们不免要笑,笑他们自讨苦吃,想通过一些抽象名词,把我们叫做美的那 种不可言说的东西化成一种概念。 一、西方美学史上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1.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代表者: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 康德(1724-180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判断力批判》 美只能是主观的 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而批判的原意是考察、分析、清理,《判断》一书的意思就是考察和分析审美判断。 美是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 美就是那种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没有概念的纯形式,而又必然为一切人所喜爱。 黑格尔(1770-1831)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德国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者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进步意义: 第一、体现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第二、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第三、体现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2.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代表者:亚里士多德、博克、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 拉斐尔《雅典学院》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必须有特定的感性形式,如:“秩序、均匀与明确”并归结为“整一性”。 达芬奇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各部分之间的神圣的比例上。 英国17世纪画家荷加兹《美的分析》提出蛇形线即S曲线是最美的。 博克(1729-1797)英国18世纪美学家 “我们所谓的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美大半是物体的一种性质,通过感官的中介,在人心上地起作用。” 3.马克思主义美的本质论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主张从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是人类的特性” 二、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结合功利探索美的本质 墨子提出“万民之利“为美的思想 “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孔子认为美与善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甚至是善的同义语。 “里仁为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尊五美,屏四恶” 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韶乐》《武乐》 认为《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兴于诗--修养起点凭借于诗(诗经) 立于礼--修养的稳定凭借于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 成于乐--要达到最高的修养凭借于乐(指音乐、诗、歌、舞等) 子路、冉术、公西赤、曾点 “吾与点” 2.从艺术上探索美的本质 ①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意境”-即心与物、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也就是艺术家主观的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