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纱供参习
第七章 细纱
内容和要求:
了解细纱工序的任务、牵伸、加捻及卷绕机构的作用,
掌握细纱加捻与卷绕原理。
掌握细纱的牵伸工艺以及影响细纱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及调节方法。
了解和掌握细纱断头的规律和实质、纱线张力与细纱断头关系,减少细纱断头的措施。
难点和重点:
细纱的牵伸工艺,减少细纱断头的措施。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和现场教学相结合,以及课堂讨论。
计划学时:8学时
第一节??? 概述
一、细纱工序的任务
牵伸:将粗纱牵伸到所要求的特数。
加捻: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以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将细纱卷绕成管纱,以便于运输和后加工。
二、国产细纱机的发展
第一代细纱机:1291、1292、1293。50年代
第二代细纱机:A512、A513。70年代
第三代细纱机:FA502—FA508,FA518、F1508、FA541、FA541A等。80年代
三、细纱机的工艺流程
?
第二节?? 细纱机的牵伸机构及牵伸工艺
一、牵伸机构的主要元件
牵伸罗拉 20号钢渗碳淬火或45号钢高频淬火,要求表面硬度HRC78~81.5,中心层保持良好的韧性,达到既耐磨又能校正弯曲。
胶辊 两锭组成一套,由皮辊铁壳、包覆物(丁腈胶管)、皮辊芯子及皮辊轴承组成。硬度为邵氏A72以下的称为低硬度皮辊,73~82的称为中硬度皮辊,82以上的称为高硬度皮辊。低硬度皮辊俗称软弹性皮辊,一般硬度为邵氏A65(3~5),表面处理用专用涂料层,具有硬度低、弹性高、变形小、纺纱性能好等特点,成纱条干CV值可降低0.5%~1.5%。
胶圈 三层粘合而成。
① 外层是伸长层。直接和纤维接触,表面光洁,并有一定的弹性和摩擦系数,以便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
② 内层是压缩层。直接与罗拉、销子接触,要求光洁、富有弹性、耐热、耐磨;
③ 中层是补强层。利用棉或化纤作筋,以提高胶圈的强度、减少伸长。
胶圈一年左右更换一次。
销子 弹性摆动上销和阶梯形下销。
集合器 收缩须条宽度、减小加捻三角区宽度,使成纱结构紧密、毛羽减少、强力提高;同时,阻止须条边纤维的散失,减少飞花、缠绕、断头并节约用棉。
隔距块 尼龙隔距块使上、下销间保持一定的隔距,简称原始隔距。
二、牵伸机构的加压装置
加压装置的类型有:
重力加压
磁性加压
弹簧加压
优点:结构紧凑、轻巧、吸震好、机面负荷轻且加压大等。
缺点:使用日久弹簧压力有衰减现象,压力稳定性与胶辊对罗拉平行度尚不够理想。
气动加压
优点:属软弹性加压,吸振性强,适合高速,它克服了弹簧易衰退的缺陷,压力稳定,调压方便。
缺点:对气囊的密封性及弹性、强度要求很高,对杠杆传递机构的精度也比弹簧摇架要高。
三、细纱机的牵伸工艺配置
1、自由区长度a
定义:上销或下销前缘到前钳口的距离。
a对牵伸的影响:a小时,皮圈钳口对纤维的控制能力强,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集中,有利于成纱条干均匀;a过小,牵伸力太大,易出硬头。
选择依据:纤维长度、整齐度;
纺棉:a=11~14mm;
棉型化纤:a=12~16mm;
中长化纤:a=14~18mm。
调整方法:改变罗拉隔距。
2、皮圈钳口隔距 (
在没有纱条通过时,皮圈钳口处上销与下销间的距离。
( 对牵伸的影响:
( 的确定:根据细纱特数的大小而定,一般为2.5~4.5mm。
3、后区牵伸倍数
种类:有两类工艺路线可供选择
第一类工艺路线:后区牵伸倍数较小,在1.02~1.5倍;它以可分为针织工艺路线(牵伸在1.02~1.2)和机织工艺路线(牵伸在1.2~1.5)。
第二类工艺路线:后区牵伸倍数较大,在2~3倍。
选择:第一类工艺路线:适用于一般情况。
第二类工艺路线:适用于①粗纱的均匀度很好、②纤维整齐度好、③总牵伸倍数大、④细纱质量无特殊要求。
4、粗纱捻系数
粗纱捻系数对细纱机后区牵伸有一定影响。
后牵伸区中粗纱捻回的变化:用切断称重法得到牵伸区纱条的变细曲线n(x)及捻度变化曲线t(x)。由此可知,捻度的变化与变细曲线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自后钳口到中钳口有捻回损失;随着后牵伸倍数的增大,捻回损失增大。
捻回重分布:当后区牵伸倍数超过1.5及粗纱捻系数较大时,纱条上的捻回会向中钳口较细的纱条上移动,使靠近中钳口纱条上的捻回增多,靠近后钳口纱条上的捻回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捻回重分布现象。
捻回重分布现象使中部的摩擦力界下降,纱条变松,纤维提前变速,对成纱条干不利。
粗纱捻回的利用:为了利用粗纱捻回产生的附加摩擦力界,有效的控制纤维的运动,粗纱的捻系数必须与后区的牵伸倍数很好的配合。
后牵伸倍数在1.5倍以下时,后牵伸倍数小时,则粗纱捻系数小;后牵伸倍数大时,则粗纱捻系数大。配置情况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