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第九章 防治原则 学习重点 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治则、治法的概念及关系 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和三因制宜等治则。 第一节 预 防 1、预防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古代医家称之为“治未病”。 2、养生 是为了实现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而进行的各种保健活动的总称。 古称“摄生”、“道生”、“保生”等. 3、养生与预防的关系 养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生与预防两者在理论上常相互交融,在使用上常互为补充,相互为用。 一、未病先防 是指在未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二)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 包括顺应四时,避疫毒,注意环境、饮食卫生等。 2、药物预防 包括药物熏、洗、内服等。 二、既病防变 是指疾病发生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病情发展和变化。 一、早期诊治 科普宣传,医学普查 二、防止传变 阻截病传途径 《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叶天士: “先安未受邪之地。” 第二节 治 则 一、相关概念 1、治则 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治则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的指导下制定,对临床立法、处方、用药、针灸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治法, 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于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 3、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治则 --- 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 治法 --- 是治则的具体化,从属于治则。 如: 发汗解表 祛邪(治则)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4、治病求本 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本 --- 疾病的病因病机 求本 --- 辨清病因病机、确立证候。 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病的主导思想 ,对各种治则、治法具有统领指导作用。 二、中医治疗学的层次结构 :治病求本 :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 :发汗解表 , 活血化瘀等。 一、正治与反治 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寒热补泻等)与疾病现象的从逆关系而言。 《素问》:“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如: 热(病象) --- 寒(药性)→ 逆(正治) 热(病象)--- 热(药性)→ 从(反治) (一)正治 1、含义:采用与病证性质相反的方药而治,又称“逆治”。 2、适用病证: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3、主要内容 (1)寒者热之:是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来治疗。 如:表寒证 --- 辛温药 (2)热者寒之:是指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来治疗。 如:里热证 --- 苦寒药 (3)虚则补之:是指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具有补益作用的方药来治疗。 如:血虚证 --- 补血药 (4)实则泻之:是指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药来治疗。 如:瘀血证 --- 活血化瘀药 湿盛证 --- 祛湿药 (二)反治 1、含义: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中假象的性质相同,又称“从治”。 2、适用病证: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吻合的病证。 3、主要内容 (1)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 如:里寒证见面赤如妆 --- 温热药 (2)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热假寒证。 如:里热证见手足厥冷 --- 寒凉药 (3)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如:气虚便秘 --- 补气药 血虚经闭 --- 补血药 (4)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如瘀血性崩漏、、食积性腹泻等。 如:热结旁流 --- 苦寒泻下药 湿热淋证 --- 利尿通淋药 瘀血性崩漏 --- 活血化瘀药 女,80岁,1997年12月初诊。 主诉:出现皮肤烘热一年余。 症状:皮肤热时如火烤般,用凉毛巾敷于周身则舒,冬天睡觉亦不能盖被,曾服用凉血清热之品30余剂无好转。一般状况可,表情痛苦,体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