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唐文化衰滞後保守派书风之研索.doc
晚唐文化衰滯後保守派書風之研索
書法發展至晚唐(文宗開成元年至昭宣帝天祐四年,西元八三六-九○七),由於國勢衰頹,政局危臲,整個時代的文化精神陷於遲滯的局面,始終沒有開創性的大書家或創新的書風出現,因此,這一書法的坎陷時期,長久以來多被人們所忽視。然而,當我們結合時代變動中的文藝步調進行考察時,仍可發現此一時期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有其一定的作用與影響,茲分述於下。
文藝與書法精神同趨細碎小巧
晚唐兵戈四起,國家但為狂暴無文化之武人爭突之疆場,處此文化黑暗期,賢智之士縱或關心政治、熱中仕途,然自忖無力振拔流俗,或思全身以遠害,祇有隱避山林,退閑於家中。王船山嘗論宣宗之世云:
蓋於時賢智之士,周覽以俯計焉,擇術以自處焉,視朝廷如燎原之火,不可嚮邇,非令狐綯之流,容容以徼厚福者,無不戒心於謀國矣。此習一倡,故唯張道古、孟昭圖之愚忠以自危,魏謨、馬植之名高而實詘,姑試其身於險而罔濟。其不爾者,率以全身遠害為風軌,故鄭遨、司空圖營林泉以自逸;而梁震、孫光憲、羅隱、周庠、韋莊之流,寄身偏霸以謀安。
可見士習逐世態而轉,故一變盛唐之雄桀,再變中唐之弘毅,至此則失意自放,不痛憤感激,則必廁心清雅以遠禍。前者如羅隱、鄭嵎、韋莊、杜荀鶴之流,述生民之哀樂,為亂離之紀錄,直抒感發,不避俚俗;後者如皮日休、陸龜蒙、張賁、鄭壁、顏萱、崔璞、魏朴、羊昭業之徒,或隱居醉吟,孤芳自賞,或鼓櫂江湖,偶結吟朋,生活型態既近於幽隱之僧道,創作自求著眼於字句清奇之間。然因始終缺乏一文化理想以提昇自我生命,故欲為諷諫者,已無力化俗為雅;徒求字逸者,其流弊必至細碎小巧而後已。故於詩,則有各家「句圖」之作,無非思於煮字烹句之間,覓一字之師;於書,則有《永字八法詳說》、《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則不僅以摘選古人法書於一字為己足,甚至解散字體,專意於單一筆畫之分析(如一 等),或偏旁部首之變化(如 …等),茲舉「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中所述「背趯法」以見其說嚴密之一斑:
,背趯法,悉以中指遣至盡處,以名指拒而趯之,又潛鋒暗勒,勢盡,然後趯之。右軍背趯戈法,上則俯而過,下則曲而就,蓋所以失之於前,正之於後也。古經云:鍾書「哉」字用。又永禪師澀出戈法,下以名指築上借勢,以中指遣之至下,以名指衄鋒潛趯,此名禿出法。張旭折芒法,潛鋒緊走,意盡乃收而趯之,鍾書常用也。右軍云:「落干之法,峨峨如長松倚谿谷。」唐文皇云:「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是也。」章草法,潛按微進,輕揭闇趯,夫揭欲利,按欲輕,輕則骨勁神清,肥乃質滯鈍俗,王濛能之。
於單一筆勢之解析,不遺餘力,一至於此。其中所述指法、鋒法皆前代書論所未見,至於列舉前人個別字法為例,與晚唐詩壇「流俗以詩自名者,多好妄立格法,取前人詩句為例,議論蠭出,甚有獅子跳擲、毒龍顧尾等勢」,如出一轍。使人師其言,直拘攣蹀躞,苦不得舒,何暇盡吾意之所至乎?故宋董逌嘗評此時流俗之弊云:
後世論書法太嚴,尊逸少太過。(按以下所引即翰林密論中語)如謂黃庭「濁」字三點為勢,上衄側,中偃,下潛挫而趯鋒;樂毅論「燕」字謂之聯飛,左揭右入;告誓文「客」字一飛三動,上則左豎右揭。如此類者,豈復有書也耶?
故晚唐言法之弊,在於太過瑣碎,設使盛唐書家見之,不知作何觀想,即便是中唐楷書方法論盛行之時,仍能於點化之勢以外,顧及結字之勢(大小,疏密),章法(一字管兩字,兩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兩行,兩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紙),則晚唐因襲前人成規,落入點畫之考慮;齗齗於餖飣之談,不暇顧全大體之安排,不免太過苛密矣。良以時代文化精神無法開展,故與詩文同陷於瑣細之境也。
審美主題回歸到帖的書寫
由晚唐文化精神的坎陷延伸,詩人對於現實世俗的沉浸和感嘆日益成為文藝的主題和對象,作品中開始染上一層薄薄的孤冷。從胸懷天下的壯志到莊園書齋的退閑休老,喁喁獨唱著「疏簾留月魄,珍簟接煙波」,「影搖金澗水,香染玉簟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顏凋明鏡覺,思苦白雲知」,蓋事盡於矣,情萃於詩,故不妨吟弄風月於林園別業之內,煮字烹句於茶鐺藥杵之間,於是人的心情意緒成了藝術和美學的主題,心靈的安適享受佔據首位。比起魏晋六朝人的風神和思辨,初、盛唐的功業和意氣,中唐的自制和反省,這裡呈現的則是細膩的官能感受和情感彩色的捕捉。書法作為詩人感物吟志的抒寫工具,也因此顯現出不同以往的風貌:碑的書寫大量減少了,名勝題名留詩,或者題壁表演書法的風氣,也暫趨沉寂。取而代之的是兼具詩人身分的書法家崛起,以他們優雅的書法來展示詩作。例如晚唐名詩人李商隱,《宣和書譜》卷三說他「字體妍媚,意氣飛動」,並說御府藏有他的正書〈月賦〉及行書〈四六本藁草〉;與李商隱齊名,號稱「溫李」的溫庭筠所書〈湖陰曲〉,董其昌盛讚其「似平原書而遒媚有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