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绛先生辞世:百年岁月,百年风华.doc
杨绛先生辞世:百年岁月,百年风华
5月25日凌晨,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105岁。
与辛亥革命同龄的杨绛先生出身名门,天赋文才,不仅在文学上开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还因与文学大家钱钟书的动人爱情而备受艳羡。钱钟书生前曾称其“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尽管一生波折,命运多艰,杨绛先生身上永远充溢着一种“向上之气”,充溢着她对人性及文化的信仰与信赖,历经百年岁月风尘,愈发淡定从容。先生始终如一的低调、务实、干净、质朴,亦为后人留下诸多的传奇。如今,新时代的媒介传播着亘古不变的主题,正和我们一起述说着这位百岁老人的独特魅力,以及她给世人带来的力量。
最贤的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1935年,钱钟书与杨绛在无锡举行婚礼。当时,钱钟书已经考取庚子赔款资助的第三届中英公费留学。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
杨绛产后虚弱,在医院住了很长时间。钱钟书常在家闯些小祸,不时愁兮兮地告诉杨绛: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的桌布弄脏了;他把台灯弄坏了;门轴两头的球掉了一个,门关不上了……杨绛总是回答:“不要紧。”钱钟书一听就放心了。果然,杨绛回到家,把桌布洗得干干净净,台灯、门轴也一一修好。
1941年,钱钟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大为高兴,这便是《围城》。为支持钱钟书的写作,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弄得满脸都是煤屑。有一次煤厂送来300斤煤末子,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钱钟书的婶婶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
多年后,杨绛回忆道:“我已不记得哪位英国传记作家写他的美满婚姻,很实际,很低调。他写道: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我把这段话读给钟书听,他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微评论:钱钟书弟弟钱钟鲁曾这样评价杨绛:“她像一个帐篷,把大哥和钱瑗都罩在里面,外在的风雨都由她抵挡。她总是想包住这个家庭,不让大哥他们吃一点苦。”杨绛的贤与得,源于她对这个家庭的爱,更源于她的担当。正是她的甘愿付出,才让我们得以看到这段童话般的完美爱情。
适用话题:付出;爱的真谛;责任与担当;家……
最才的女:“一星期不看书,一星期都白活了。”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用一座“围城”比喻普通人对生活中大多事物的感受,形象生动,流传至今。可很少有人知道,这段话是杨绛写的。
杨绛出生在北京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家中。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1942年冬,杨绛写出了《称心如意》等剧本,一炮打响。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为了翻译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精益求精的杨绛先生放弃了从英语、法语等版本转译的途径,选择直接从原文入手,为此,48岁的她,开始自学西班牙语,耗费十多年心血才完成该书的翻译工作。“她决不拿时间换产量”,著名翻译家叶廷芳曾撰文回忆道,我们这些译者一般每天译2000字左右,杨绛却称每天不过500字。1978年,杨绛的心血译作《堂吉诃德》终于出版,这是直接从西班牙文译为中文的第一个版本,人们排着长队,将首印的10万册抢购一空。
在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的眼里,杨绛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白烨作为责编出版过《杨绛作品集》。白烨回忆道:“事先友人曾告诉我,对杨先生没完没了地校改作品一定要有准备。即使如此,我仍没有料到编完杨先生几经删改的书稿,发稿之后又数次有补正,排校之后还不断有校改,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最终出书。”
微评论:正是从这一“慢”二“认真”的斑驳往事里,我们看到了以杨绛为代表的一代学人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可贵品质。如今,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她的才气,更是她的这种从容不迫的平常心。
适用话题:慢慢来;追求极致;读书……
尊严与信仰:“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
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
1941年,日军进驻上海租界。杨绛在区小学当老师,得坐公共租界的有轨电车上班。电车驶至黄浦江大桥,日本兵上车检查,乘客要全体起立。有一次,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