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学气象学复习资料
复习时要重在理解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简答、问答(红色可以少看或不看)
一、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说明可变空气成分的分布和作用。
氮、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可变空气成分: CO2分布:集中在大气底层,主要分布在20km以下的气层内
作用: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重要原料 2、强烈地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温室效应)
O3分布:低层少,在20~30km高度处达最大,称为臭氧层(ozone layer)
作用:①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小于0.29微米全部吸收),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在高空50KM形成暖区);②对人和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起到了屏障和保护作用
2.对流层有哪些主要特点?
厚度:10—12km(低纬17—18km,高纬8—9km;夏季高于冬季)
主要特点:
1.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5℃/100m
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使近地面的热量、水汽、杂质等易于向上输送,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天气层;
4.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水平运动。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的性质差异很大,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3.天气、气候、气象要素、气温直减率
气候:某一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而特有的多年天气状态
天气:指某地某一瞬间或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区别 气候 天气
时间尺度:长期的大气平均状态 短期的大气状态的综合
形成原因:气候系统产物 大气内部动力过程
表现特征:相对稳定性和一定规律性 突发性
特征量: 气候要素 气象要素
联系:描述大气状态,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综合表现
世界气象组织(WMO)将表现气候统计状态的基本时段规定为30年
气象要素:用来定性或定量描述大气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物理量。(日照、辐射、温度、气压、湿度、风、云量、降水、蒸发、能见度、天气现象)
气温直减率( :实际气层中每升高单位高度时气温的降低值。单位:℃ /100m。
气温随高度的分布型式: ( = - △T/ △ z ; z↑,T↓(( >0) ---正常分布层结; z↑,T不变(( =0) ---等温层结;z↑,T↑(( <0)----逆温层结
4.相对湿度、饱和差(d)、露点、能见度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来表示。( f = e/E × 100% 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相对程度)
饱和差:同温下的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差(一定T下,d = E – e,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的绝对程度。)
露点(露点温度)(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当气温降低到使水汽达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露点),单位为℃。
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二、
1.解释名词:太阳赤纬、太阳高度角、可照时间、大气透明系数、一个大气质量、光合有效辐射
太阳赤纬-太阳离赤道平面的角距离(观测时间的太阳倾角,即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直射光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P39
太阳高度角(h):简称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某测定点地平面的夹角 P39
可照时间:当地面没有被障碍物、云、雾和烟尘遮蔽时,日面中心升出地平线(日出)至落入地平线(日落)的时间间隔P42
大气透明系数:h=90°(m=1)时,到达地面与太阳光垂直面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S与大气上界太阳常数S0之比。P45
一个大气质量:地面为P0时,h=90°时,单位面积太阳光束所穿过的大气柱的质量P44
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也称生理辐射。P54
2.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及影响因子
大气辐射Ea:指向四面八方的辐射(放射能力:决定于大气温度、大气的绝对湿度(水汽含量)及云的状况。)P51
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影响因素:大气温度、湿度、云量、海拔高度等P51
4. 太阳的视位置P39
太阳的视位置:太阳高度、方位角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某测定点地平面的夹角
Sin h = sinφsinδ + cosφcosδcosω
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测定点子午线之间的角度sinA= cosδsinω/cosh
5. 为什么说大气对地面具有“温室效应”?
1、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2、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同时又向地面放射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丢失的能量,使地面失热不致过多,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6.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