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柳百智浅论针刀临床中度的把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百智浅论针刀临床中度的把握

浅论针刀临床中“度”的把握 北京华一医院骨伤科 柳百智 “度”是反映事物质与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自己质与量的限度,是保持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界限。认识、把握事物的“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质,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防止“过”或“不及”。 通常所说的“掌握火候”、“物极必反”等,都是这个道理。在针刀临床中,有几种度的“度”,需要特别注意,并很好地把握。 下面将从六个方面简单论述 1、针刀刺入的角度 2、刺入过程的力度 3、针刀刺入的深度 4、针刀治疗的强度 5、针刀松解的程度 6、医生治疗的态度 1、针刀刺入的角度 很多医生,常常为针刀刺入皮肤的方向或针刀与皮肤的角度的选择而苦恼。因为,同样一种疾病,同样的治疗治疗部位,在不同的医生撰写的专业著作中,给出的进针角度却不一样,哪种说法合适呢?很多人感到困惑,难以取舍。我的回答是,选择什么角度刺入,只要保证安全,操作方便,哪本书上的描述都有道理,因为他们都是按照自己临床治疗的实际描述的。 哪一种方法更好或更适合临床实际呢?适合你的操作习惯,适合患者的具体体位,具体病情、最简单最安全的方式,对你来讲就是最好的。同样的解剖部位有病变,刺入的角度不同,要达到同一个位置,唯一不同的只有由皮肤刺入的位置(点)。 曾有留学生来中国学针灸,按导师的要求——选穴准,扎得准,但临床疗效却并不理想。导师取穴时只是目测手量,并不象留学生一样,拿着软尺按标准距离测量、按确定的点进针,似乎并没有做到“准确”。虽然每一次在同一穴位上的治疗都在皮肤上留下了不同的进针点,但临床疗效却很好,学生的治疗远难企及。 学生思来想去,琢磨不透。问导师:穴位有多大?教授想了想说,穴位大概如小指肚那么大。学生用手指指一个患者臀部的环跳穴部位——十几个新旧针孔覆盖的面积比小指头肚要大多了。显然,学生要说明的是,老师定的或每次扎的穴位并不一致,与选穴准、扎的准的要求不符。 教授微微笑了,说,穴位在体内,不在体表。患者体位不同,我们在皮肤上进针的部位也不同,但同一时间同一患者,穴位在体内的位置是确定的。患者的体位不同,选的进针点不同,要刺达同样的位置,就要求进针的方向不同。穴位位置越深,倾斜30、45、60、80度角的进针点所涵盖的面积就越大。如果说穴位是圆锥的尖,其底就是可以进针的范围。也就是说,倾斜度越大,底就越大。 针刀松解变性的软组织,如同穴位一样在体内的某个部位,体表进针的点与体内变性软组织连线的方向就是针刺的方向,这条线与皮肤的角度就是针刺的角度。 如果病变部位的体表投影的皮肤上有感染灶,或垂直进针的通道上(针刀入路中)有坏死组织或重要神经血管,就要求我们必须选择合适的角度进针。当然,顺手、习惯、方便、或其他考虑,选择的进针角度可以不同。 2、刺入过程的力度 用多大力气进针刀及松解也是应该好好把握的。进皮肤是用慢刺还是快刺,本不是问题,但很多人因为不熟悉解剖,对针刀治疗没有抓住本质,机械模仿,针刀进皮时先下压,使皮肤洼陷后刺入。患者常因为畏惧针刀进皮时的疼痛,不愿意接受治疗。 有些医生为减轻针刀刺入皮时的疼痛感,先做局部皮下麻醉,虽然给患者心理上以安慰,有时却增加了不少麻烦。用多大力气进针刀及松解也是应该好好把握的。 进皮肤是用慢刺还是快刺,本不是问题,但很多人因为不熟悉解剖,对针刀治疗没有抓住本质,机械模仿,针刀进皮时先下压,使皮肤洼陷后刺入。 患者常因为畏惧针刀进皮时的疼痛,不愿意接受治疗。有些医生为减轻针刀刺入皮时的疼痛感,先做局部皮下麻醉,虽然给患者心理上以安慰,有时却增加了不少麻烦。 其实适当的力度快速刺进皮肤,可以大大减轻针刀刺入时的疼痛感,这就需要医生很好的把控针刀,掌握针刀操作技巧。 针刀刺入皮肤至浅筋膜层即可,既要有力度又要使寸劲儿。几乎可以不痛,也能保证安全。 针刀刺达病灶治疗时,有时需要用力切割摆动,此时医生要手如握虎(针刀如老虎也)牢牢控制针刀,将硬结、索条切开。有时为了准确刺达损伤的腱性组织部位,常需轻捏针柄,放松手指,小幅度轻提慢插,感受针下阻力,安全切割变性软组织…… 总之,根据病变程度,采用不同的力度进行松解,方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正如小学生与书法家都是写字一样,所用的力道不同,该松则松,该紧则紧。针刀治疗的技术操作就是手艺活儿,是运用手的艺术。运用手的技巧和方法用针刀治病的技术方法就叫针刀操作手法。 3、针刀刺入的深度 很多人问针刀应该刺多深?有人说浅刺安全有效,有人说深刺至骨才最合适。其实,针刀刺达有病变的位置才是最佳的治疗深度。那么病灶究竟在皮下多少厘米呢?谁也说不清,原因是难以用厘米或毫米等通用计

文档评论(0)

xingkong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