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年整理】塑料模具设计教程-塑件.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塑料模具设计教程-塑件

塑膠模具基礎課程講議 精密機械事業處CABLE模具制造課制作 - PAGE 1 第三章 塑 件 一﹑塑件的基本內容 1.立體空間內容﹐几何結構﹐尺寸及精度。 2.塑件表面的內容﹑標記﹑符號﹑文字﹑表面圖案﹑圖形﹑粗糙度。 3.靜態﹑動態性能﹐機械﹑物理﹑化學等性能。 4.環境﹑人機工程。 5.塑料的選擇。 6.成本﹑價格。 7.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實現的可行性﹐經濟性等。 二﹑几何結構及尺寸精度 1.結構包括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的設計。 1-1.形狀﹕塑件的形狀應盡可能保証有利于成型原則。 1-2.脫模斜度﹕由于塑件冷卻后產生收縮﹐會使塑件緊緊包住模具型 芯和型腔中的凸起部分(主要包模仁)﹐為了便于取出塑件﹐防止 脫模時撞傷或擦傷塑件﹐設計塑件時﹐其內外表面沿脫模方向均應具有足夠的脫模斜度。 在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几個方面﹕ a.壓縮成型較大的塑件時﹐要求內表面的脫模斜度大于外表面的脫 模斜度。 b.常用脫模斜度值為1°~1.5°﹐也可小到0.5°。 c.對于高度不大的塑件﹐可不取脫模斜度。 1-3.壁厚﹕塑件的壁厚與使用要求及工藝要求有關。 a.在塑模成型上﹐壁厚過小﹐熔融塑膠在模具型腔中的流動陰力較 大。 b.壁厚過大﹐會造成用料過多﹐增加成本﹐且會給成型工藝帶來困 難。在塑件上還會產生氣泡﹐縮孔﹑凹痕﹑翹曲等﹐影響產品外 觀。 c.在成型工藝上還要求塑件各部位的壁厚盡可能均勻。 1-4.加強筋﹕它是塑件中經常會用到的增加塑件強度的辦法﹐其優點﹕ 使塑件壁厚均勻﹐即節約了材料﹐又提高了強度﹐還可避免塑 件中外觀缺陷。 b.增加塑件的剛性。 c.沿料流方向的加強筋還能降低塑料的充模陰力。 加強筋的設計要求﹕ 為了增強塑件的強度及剛性﹐加強筋應設計得矮一些﹐多一些 為好。 b.加強筋之間的中心距應大于兩倍的壁厚。 c.對于薄壁塑件﹐也可將其設計成球面或拱曲面形狀。 1-5.支承面﹕以塑件的整個底面作為支承面是不合理的。通常利用的 是邊框支承或底腳支承。 1-6.圓角﹕塑件上除了使用上要求必須采用尖角之外﹐其余所有轉角 處均應采用圓弧過渡﹐因為尖角處易產生應力集中﹐影響塑件強 度。采用圓角的優點主要有兩方面﹕ a.避免應力集中﹐提高了塑件強度及美觀。 b.模具在淬火和使用時不致因應力集中而開裂。 1-7.孔﹕塑件上的孔是用模具的型芯來成型的﹐在設計上應注意以下 几點﹕ a.孔應設置在不易削弱塑件強度的地方。 b.在孔之間及孔與邊緣之間均應有足夠的距離(一般應大于孔徑)。 c.對于盲孔﹐在擠塑或注射成型時﹐其孔深不得大于孔徑的4倍。 1-8.合頁的設計﹕合頁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几點﹕ 對于塑件本身壁厚小的中間薄膜處應相薄﹐壁厚大的﹐薄膜處應 厚一些﹐但不得超過0.5mm。 b.合頁部分的厚度應均勻一致。 c.成型時﹐塑料必須從塑件本身的邊通過中間薄膜流向另一邊﹐脫 模后立即折曲几次。 1-9.止轉凸凹﹕塑件上設計的止轉凸凹一般是為了便用握持和塑件成 型后易于擰出﹐在設計時應當注意﹕凸凹紋方向與脫模方向一致 性及模具便于加工性。 1-10.螺紋﹕ a.塑件上的螺紋可以模塑時直接成型﹐也可在模塑后機械加工成型。 模塑的螺紋其外螺紋直徑不宜小于4mm﹐內螺紋直徑不宜小于 2mm﹐精度不高于3級。 為防止塑件上螺孔的最外圍螺紋崩裂或變形﹐應使孔始端有一深 度0.2~0.8mm的台階孔﹐螺紋末端也不宜延伸到與底面相接。 1-11.齒輪﹕ a.齒輪各部分的尺寸有如下的規定﹕ a-1.輪緣寬度最小為齒高的3倍。 a-2.輻板的厚度應等于或小于輪緣厚度。 a-3.輪殼厚度應等于或大于輪緣厚度。 a-4.輪殼外徑最小應為軸孔徑的1.5~3倍。 a-5.輪殼長度應相當于軸徑。 b.在設計齒輪時﹐還應注意﹕ b-1.盡量避免截面的突然變化。 b-2.盡可能加大圓角及圓弧過渡的半徑。 b-3.軸與孔盡可能不采用過盈配合﹐可采用過渡配合。 1-12.嵌件﹕ 嵌件的用途﹕ a.增加塑件局部的強度﹑硬度﹑耐磨性﹑導電性﹑導磁性。 b.增塑件的尺寸和形狀的穩定性﹐提高精度。 c.降低塑料的消耗及滿足其它多種要求。 2.嵌件表面形式﹕菱形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