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磁共振自旋回波成像技术的参数选择
核磁共振自旋回波成像技术的参数选择
实验原理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拉莫尔旋进:
将一个具有磁矩μ的粒子放在恒定磁场B(μ、B夹角为θ)中,它受到力矩L的作用,磁矩μ会绕磁场B旋进。旋进角速度ω=γB。
磁共振条件:
在与横磁场B相垂直的xy平面内加一弱的旋转频率为ω1的旋转磁场B1(B1B),那么磁矩μ在以角频率ω绕z轴旋进的同时,还受到B1的作用而绕B1方向旋进。从旋转坐标系看,其旋进频率ω=γB1,此旋进使μ与B之间夹角发生变化。根据磁位能公式U=-μBcosθ,夹角θ增加使位能增加。磁矩通过与其周围环境物质的能量交换,释放所吸收的能量,使夹角减小,从而再吸收B1的电磁能量,这样不断持续,就是磁共振显现。磁共振条件就是ω=ω1。
自由感应衰减(FID)信号
在xy平面内的x方向加上脉冲射频场B1,角频率为ω,满足磁共振条件,则磁化矢量M只能在脉冲场存在时间t内远离z轴并转过一定角度θ=γB1t。当脉冲宽度t恰好使θ=90゜或180゜时,则称该脉冲为90゜或180゜脉冲。
我们若在y轴方向安置一个接收线圈,因90゜脉冲使M在y轴上最大,即有感应信号产生,其频率与进动频率相同,而震荡幅度的包络线是频率与进动频率相同的指数衰减信号,称为自由感应信号。
自旋回波信号
旋转坐标x’y’z’中,在x’方向加90゜脉冲,M倒在y’轴上,脉冲过后,M在实验室坐标系上绕z(z’)轴作自由进动。实际各部分有不同的工程频率,将导致M总磁化矢量在x’y’平面上散开,经过一段时间形成扇形分布。此时在x’轴再加180゜脉冲,所有磁矩以x’为轴翻转180゜,扇形翻转到-y’轴附近,但旋转方向不变,经过T时间后所有磁矩又集中起来落在-y’轴上,从而接收线圈中感应出自旋回波信号。
自旋回波成像实验原理
成像脉冲序列图
选层梯度GX
在射频脉冲作用时才开启。具有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只使体内某一层面内氢质子产生磁共振。
频率编码梯度GZ
在接收信号期间开启。在层面上沿x方向施加一线性梯度场,使各列体素的磁共振信号频率也发生变化。
相位编码梯度GY
在频率编码梯度施加前任意时刻施加。在层面上沿y轴以不同强度反复NE次施加。
同一行体素处于相同磁场中,所以同一行中所有体素中质子进动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造成各行间相位差,关闭后相位差仍保留下来。所以用相位差作为标记,区别y轴方向上的不同行。
多个MR信号可解决二维傅里叶变换(2DFFT)复杂的平衡问题。较强的信号突出相邻两结构间差异,显示细节;较弱的则突出图像的整体对比。
实验软件中参数意义
参数列表
参数 含义 对图像的影响 RFAmp1(%)
分别为90゜和180゜软脉冲幅度 若幅值不准确,将使信号强度降低 SP1(μs)
μs) 分别为90゜和180゜软脉冲宽度,实验中基本不需要调节,SP1=SP2 D1(μs) 相位编码时间;在此时间内施加的是相位编码梯度与频率编码梯度的复相位磁场 D2(μs) 选层梯度的负梯度时间,D2约为SP1的一半,起复相位作用 D3(μs) 谱仪的“死时间”,一般设为100ms,射频信号结束到采集信号开始之间的时间 D4(μs)
D5(μs) 回波时间TE,180゜脉冲结束后产生回波峰值的时间,与横向弛豫时间T2加权有关 信号强度:
D0(ms) 重复时间TR,与纵向弛豫时间T1加权有关 TD 采样点数;FFT图像横向列数 回波图像横坐标宽度:采样时间=TD/SW SW(KHz) 谱宽;FFT图横坐标宽度 DFW(KHz) 数字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此参数数值不应大于SW 图像中出现噪点区域的宽度 SF1(MHz) 射频信号的频率主值 O1(KHz) 射频信号的频率偏移量;射频信号的频率F1=SF1+O1 RG 4档增益调节;也可通过仪器面板上的增益调节旋钮进行增益调节;由于AD卡信号限制,应将最大幅值控制在量程的70%左右 调节图像信号强度 NS 累加次数;n次累加后,信噪比为 倍 减少噪点 NE1 相位编码步数 图像y轴方向行数,行数与相位编码梯度的强度无关 GxAmp(%)
GyAmp(%)
GzAmp(%) 前述各梯度幅度;以实验室坐标系(y为向上)规定的xyz,并不与序列图一致 层厚ΔZ=Δf/γGZ;
相位编码梯度和频率编码梯度影响图像与实物的纵横比例 SlicePos(mm) 选片位置(-5mm~+5mm) DS 过采样倍数,实际采样频率=SW×DS,实际采样点数=TD×DS;必须满足采样定理——抽取数据的频率必须不小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 SLICE 选层方向;0-x 1-y 2-z 选层方向对应方向为选层梯度 优化图像的参数选择
参数对图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号强度、FOV大小、分辨率三个方面,同时避免可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