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特生欧洲语言史学十三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裴特生欧洲语言史学十三题

郝尔格·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十三题(外一章) 鲁国尧 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 需要把握实在的现在, 也要了解逝去的过去。 。 一 中国语言学人的神圣任务是,“以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为根基,取世界语言学的精华而融通之,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为繁荣中国语言学而奋斗”(《〈中国语言学〉发刊辞》)。 作为中国语言学人,应该熟悉中国语言学史,也要了解外国语言学史。 在西方语言学史中,已经“论定”了的,当为十九世纪的比较语言学,因为它的功绩和缺点,学界都已经有了共识。 要了解十九世纪的比较语言学史,首选之书是丹麦学者郝尔格·裴特生(Holger Pedersen)著的《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 丹麦乃北欧小国,但它是比较语言学的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按,另一是德国),“十九世纪第一个伟大的比较语言学专家”拉斯克是丹麦人,后继的名家有维纳尔、汤姆逊等。 到了二十世纪初年,丹麦著名语言学家郝尔格·裴特生承担了为前一世纪的比较语言学作全面总结的任务。 郝尔格·裴特生(1867-1953),1897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任哥本哈根大学教授。据《维基百科》(英文)云,裴特生对克尔特语、赫梯语、吐火罗语等都有精湛的研究,写过三十本著作。 郝尔格·裴特生在1924年出版了Sprogvidenskaben i det Nittende hundrede:Metoder og Resultater,1931年John Webster Spargo翻译成英文Linguistic Scienc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Methods and Results(中文直译应为《十九世纪的语言科学:方法和成就》),由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学者钱晋华女士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据英译本翻译成中文,书名为《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1958年5月北京的科学出版社出版,1964年1月第二次印刷。 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德国出现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叫“接受美学”,如今已经扩展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很多学科,但是没有进入语言学。我主张语言学界勇敢地接受“接受学”(见拙文《愚鲁庐学思脞录:“智者高本汉”,接受学与“高本汉接受史”……》,载《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9年)。 此处将我所知的中国的“裴特生接受史”的资料记录于下。 中国学者罗常培、袁家骅、李方桂、朱德熙等先生都十分重视裴特生的《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给予很高的评价。 是罗常培先生建议钱晋华、袁家骅二先生翻译裴特生此书的(此据袁、钱先生女公子袁文麟所云,郭力总编转述)。 袁家骅和李方桂两先生与裴特生此书的“故事”见《南大语言学》第一编第353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此处不赘。 朱德熙先生多次教诲鲁国尧研读此书。第二次(也许是第三次)的建议有书面文献为证。请看朱先生1991年3月16日《致鲁国尧函》中的一段话:“研究语音史,自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根本道理还是那些,近年来虽不乏新著,但都不易读,而且其中如有新理论,亦未经时间和事实的考验,最后能不能成立还很难说。所以对足下来说,不如卑之无甚高论,细读:Bloomfield和Palmer二书中有关历史比较的部分以及皮特生的《十九世纪语言学史》(此书有袁家骅夫人的中译本,但最好能看原文,这是最好的一本介绍历史比较法的书)。”(原信影印件和录文皆载《语文研究》杂志2002年第4期)国尧按,朱先生所说的“原文”系指《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中译本所依据的英文译本。 三 明末大科学家徐光启于1631年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 五十年前学术界提倡读原著,诚为不刊之论。那些“耳食纷纷说开宝”的二手、三手甚至四手类书籍(无论是从外国引进的或是中国本土出产的),往往会误导读者。 《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这样的重要著作需要精读。阅读、探研真正的西方语言学家的真正的学术综述和真正的学术观点,其目的在于会通中学西学,走自主创新之路,为繁荣中国语言学而奋斗。阅读、探研真正的西方语言学家的真正的学术综述和真正的学术观点,也可识别时下某些自我标榜者的欺人大言,而不为其所惑、所误。 为了了解外国的先贤对语言学史的贡献,我遵照朱德熙先生的教导,三十年内读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的英译本和中译本各数次,发现该书可圈可点者甚多,曾摘抄其紧要文字若干,今整理以飨同道。 下面所列都是有关比较语言学的内涵、演进历程、方法手段等的重要语句,对于真正了解、理解西方的十九世纪的比较语言学很有益处。 考虑到篇幅有限,好些也值得介绍的语句不得不割爱。 四 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英译本,包括英译者序、目录和正文,计344页,另两个索引17页。1958年中译本,含目录、正文连索引,共371页。 全书叙述的、阐释的、

文档评论(0)

weixin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