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山水的诗变迁.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唐代山水的诗变迁

学生姓名:王建立 用户名:wangjl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 齐鲁石化电大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 提纲: (用于论文小标题) (用于重要段落的划分) (用于要点的排列) (用于特征的排列) ①(用于分特征的排列) 说明: 提纲应该尽量把结构层次写的完整详细,以便导师进行指导。 论文提纲未通过(或提纲未提交)的学生,提交论文初稿时,应同时提交修改后(或起草)的论文提纲。提纲字数应在 500 字至 1000 字左右(提纲字数不包括在正文中)。 论文提纲通过,请删除提纲部分。直接是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字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允许空行,段落标题除可以加黑加阴影外,不得再使用其他任何样式;单倍行距,段落间距都为零;不得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字体颜色一律为默认黑色。 试论唐代山水诗的变迁 —— 【摘要】:山水诗,是指在写作中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审美、描写和表现对象的诗歌。中国古代山水诗最早萌芽在先秦两汉时期,在魏晋时代形成一定的风格,直到唐朝时达到第一个艺术高峰。本文重点写山水诗从历史的变迁,不同历史时期的山水诗歌的不同风格演进以及影响,对初唐、盛唐、中唐及晚唐四个时期代表诗人的作品风格变迁进行阐述。 【关键词】:唐代、山水诗、山水意境、 【目录】: 引言: 关于山水诗歌的起源及形成的社会和历史条件 山水诗歌的起源 1.山水诗形成的社会条件 (1)魏晋时期形成的政治黑暗,造就的隐逸之风,孕育山水诗的形成 (2)唐朝的经济政治思想及文化交流推升山水诗达到第一个艺术高峰 2.山水诗形成的文化条件 (1)《诗经》《离骚》对中国山水诗形成起到的作用 (2)《离骚》对中国山水诗形成起到的作用 (3)唐代盛行的佛道两家思想对山水诗的影响 二、唐代山水诗中的审美取向变迁 (一)早期山水诗对唐代山水诗的影响 (二)初唐诗坛的山水诗的概况 (三)盛唐山水诗歌的风貌 (四)中唐诗歌的发展 (五)晚唐山水诗的审美取向 三、唐代山水诗的传递和变迁中的思想艺术性 (一)唐代山水诗从个人情怀到抒怀政治和时政的思想艺术性变迁 (二)唐代山水诗传递出来的从玄幻到反应思想现实的意境变迁 (三)唐代山水诗传递出的从简单的山水田园到高大的忧国爱民诗人形象变迁 四、唐代山水诗在历史上的艺术地位 【正文】: 关于山水诗歌的起源及形成的社会和历史条件 (一)山水诗歌的起源 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坛的骄傲,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影响之大,堪称古代文学之最。中国的山水诗始于曹操,此前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不能算是山水诗。如《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只是为了起兴发端,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两汉的诗歌只是作为一种政治教化的工具,没有具体的场景描写。曹操的《苦寒行》中出现山水诗句如“艰哉何巍巍”,“树木何萧瑟”,“雪落何霏霏”等。直到他的《观沧海》把自然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除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之外,其余都是对“观沧海”视角的描写,写大海时是对曹操自我胸襟的展示。 中国山水诗始于曹操,经建安六子、二曹的传承,形成山水诗的第一环节。相伴的意象表达方式成为我国山水意象的第一阶段。建安时期的诗歌以抒发慷慨悲越的情怀为主旋律,山水景物与情感结合,出现情景交融的审美倾向。 1.山水诗形成的社会条件 (1)魏晋时期形成的政治黑暗,造就的隐逸之风,孕育山水诗的形成 魏晋时代,政治的黑暗,使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们以山水自然为乐土,往往把生活的理想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诗歌中的山水成分就多起来。晋宋时代,玄学融合了儒学的“名教”和老庄的“自然”为一体,引导士大夫们从山水自然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趣味。因此,借山水体现玄理,成为当时的普遍风气。玄言诗里有了山水的成分,或借景抒情,或寄玄理于山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 东晋南渡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士族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优越,过着欣赏名山大川、抚琴吟啸的悠闲生活,重视审美风度,山水、游宴、田园、游仙、书法、绘画都是这一风度的载体。自然界的山水景物于是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出现于作品中。但他们轻山水,重玄思,由寓目山水进入玄思探索。自然展现的生身不息的生命力常引起他们关于宇宙、万物、生命的思考。 到陶渊明时,田园诗兴起,陶渊明寓情田园山水,追求精神的自然超脱。这时的山水是田园诗歌般的山水。 等到谢灵运时,我国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山水诗出现。作为一名优秀的山水诗人,他完成了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这种转变虽不彻底,但给刘宋初期的文坛带来了几分活力。他的山水诗创作正如钟嵘所说“尚巧似”,“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纵放为娱的游览使他捕捉到了丰富的山水题材。代表作《登池上楼》描写久病初愈后所见的春天景色,以阳春之景反衬自己的阴凄苦闷心情

文档评论(0)

fds373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