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第一节 交通位置 该矿位于榆林市东北方向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管辖。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原榆(林)—神(木)公路从矿区中部通过,已建成的榆阳区运煤专线向西南约20Km与西(安)—包(头)公路相接。已建成通车的西(安)包(头)、西(安)(安)康、神(木)黄(骅)铁路与即将建成通车的西(安)南(京)铁路相连形成北与京包线相连,东有大秦、神黄两条西煤东运大通道与京九、京广线相接,向南与陇海线相交,沟通了本区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沿海地区联系,矿井距牛家梁铁路集装站15Km,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见图1-1)。 图1-1 第二节 本矿的地质条件及自然因素 一、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煤矿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接壤地带,地貌类型主要为沙丘地貌及黄土沟壑地貌。黄土地貌部分地形变化较大,而沙滩地部分则地势开阔平坦,总体地势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煤矿区内海拔标高一般在1168-1221m之间。 按各地貌单元的成因,将本区地貌划分为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二类。 风沙地貌:区内广泛分布,约占总面积的90%,地貌类型为固定沙及半固定沙,植被覆盖率较好。厚度一般几米至十余米。组成物质是粉细沙、中粗沙和粉质沙土。风力作用是风沙地貌的主要成因。 黄土地貌:分布在煤矿区西南部的局部范围,约占总面积的10%,梁顶平缓,常被薄层片沙覆盖,冲沟陡深,地形高差较大,植被稀疏,为典型的黄土冲蚀地貌。 2、水系 煤矿区处于黄河一级支流榆溪河流域,区内地表沟流榆溪河支沟头道河则沟由东向西从井田以北流过。 3、气象 本区地处我国西部内陆,为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冷热多变,昼夜温差悬殊,干旱少雨,蒸发量大,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等三个月。全年无霜期短,十月初上冻,次年四月解冻。 (二)水文地质 1、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将矿区内含水层划分为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和中生界碎屑岩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①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 A、第四系上更新统湖积层,全新统风积砂、冲积层孔隙含水层 (a)风积砂:广泛分布矿区地表,岩性为粉细砂,厚度变化大,透水不含水或含水微弱,在低洼地带和滩地区与下伏萨拉乌素组构成同一含水层。 (b)冲积层:成条带状分布于榆溪河与秃尾河两侧,含水层为中细砂,局部为粗砂,孔隙大、透水性强,富水性好,含水层一般厚3-10米,水位埋深一般小于5米,矿化度小于300mg/L。 (c)湖积层:集中分布于沙漠滩地区,其它地区零星分布。主要含水层为萨拉乌素组,岩性以粉细砂、中粗砂夹亚砂土为主,结构松散,孔隙度大,易于接受补给,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其富水性严格受地形地貌及含水层厚度的制约,一般在低洼处多形成富水性强区。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3 m,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或HCO3-Ca型水,矿化度小于300mg/L,是良好的生活用水。 B、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及第三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隔水层 广布全区,连续分布,厚度0-175m,南厚北薄,岩性为一套黄、深红、浅紫红色粘土及亚粘土,含钙质结核,富水性极差,是区内主要的隔水层组。 ②中生界碎屑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主要有侏罗系中统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及下统富县组含水层。总体上看,本区含水层以侏罗系砂岩为主,其结构致密,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是一微弱含水岩组。 A、侏罗系中统安定组裂隙承压含水层 分布于叶家湾-小草湾-王家伙场以西,厚度10.56-169.17m,上部岩性以紫红、暗红色泥岩、紫杂色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为主,下部以紫红色中、粗砂岩为主,夹有砂质泥岩。含水层主要在该层底部,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据C54号孔抽水资料,含水层厚度28.85m,单位涌水量q=0.0564L/s.m,渗透系数K=0.205m/d,矿化度207mg/L,为HCO3-Ca?Na型水。 B、侏罗系中统直罗组裂隙承压含水层 分布于青草界-黑龙沟-古庙梁以西,厚度变化大,一般为8.9-190.5m,上部为紫杂色、灰绿色泥岩与砂质泥岩互层,下部为黄绿色中、粗粒石英砂岩,大型交错层理发育,是本段主要含水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据C52号钻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q=0.093L/s.m,渗透系数K=0.35m/d,矿化度M=225m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 C、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承压含水层 延安组厚度一般为275m左右,其岩性为一套中细粒砂岩与砂质泥岩,粉砂岩、炭质泥岩互层,节理、裂隙极不发育,富水性极差。从大量抽水资料可以看出:在垂向上,表现出随着深度增加富水性变差,渗透系数变小,矿化度增加,水质相对变差的趋势。延安组各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