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关系逻辑推理发展之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的关系逻辑推理发展之研究

兒童的關係邏輯推理發展之研究                    江淑卿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摘 要 本研究從心智模式取向觀點,比較不同年齡兒童的遞移推理和關係組合推理能力,以及分析其解決不同難度和表徵問題的關係邏輯推理能力之差異,並且瞭解其解題類型。以六歲,九歲,十一歲兒童227人為受試,實施「關係邏輯推理測驗」與臨床晤談,測驗得分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並將臨床晤談資料依解題類型分析。研究發現:兒童的關係邏輯推理能力,隨年齡發展而增進,不因問題型態而有差異,但受到問題難度和表徵的影響。1.兒童關係邏輯推理能力,隨年齡發展而增進,此外,兒童在解決難度Ⅰ或難度Ⅱ問題,以及圖畫或語文問題,其關係邏輯推理能力亦隨年齡發展而增進,但在難度Ⅰ和圖畫問題,九歲、十一歲兒童的能力沒有差異。2.不同年齡兒童在解決難度Ⅰ問題比難度Ⅱ問題的能力較佳,且解決圖畫問題比語文問題的能力較佳,僅十一歲兒童在圖畫和語文問題的能力沒有差異。3.不同年齡兒童的關係邏輯推理之解題類型,大體上隨著年齡的增加,漸能根據假設的前提推論,經驗偏誤漸減但仍存在,整合所需前提的推論漸增。本研究結果可提供兒童認知發展研究與智能評估之參考。 關鍵詞:心智模式,關係邏輯推理,遞移推理,關係組合推理,臨床晤談。 研究動機與目的 邏輯推理能力是瞭解認知發展和智力的重要指標,更是數學、科學、問題解決不可或缺的能力 ( Siegler,1998;English Halford,1995;Mayer , 1991)。有關兒童邏輯推理的研究,主要分析三段論邏輯推理(syllogisms)和關係邏輯推理(relational logic),三段論邏輯推理重視命題間的關係推論,關係邏輯推理依據命題內的關係推論,需要兒童建構自己的策略,對兒童較容易(English, 1998)。關係邏輯推理經常以遞移推理進行研究,遞移推理是算術、集合、類包含、閱讀理解、社會互動的判斷之重要能力(Wright Dowker ,2002 );近來關係組合推理與學校課程、日常生活有密切的關係,因而在兒童關係邏輯推理的研究漸受重視(Andrew,1996;English, 1998)。 探討兒童邏輯推理的理論,主要有法則取向(rule-based)和模式取向(model-based)兩個重要論點( Deloache, Miller Pierroutsakos,1997;Moshman,1997): 1.法則取向:以Piaget為代表,認為人類推理依據命題,運用邏輯法則或心智邏輯,依論點的型式(form),而非內容(content)進行推理,依論點的形式進行推理。發現前運思期由於保留概念未發展完成,尚未有真正的邏輯思考,未能進行遞移推理,而採直接推理(陸有銓、華意蓉譯,民78);在7或8歲的具體運思期開始能能遞移推理、邏輯推理,但僅針對具體事實;直到11或12歲的形式運思期,能進行假設的演繹,有系統的運用法則,以獲得結論(Moshman,1997; Siegler,1998)。許多採法則取向的研究,其結果大致和皮亞傑一致,支持兒童和青少年解決邏輯問題的能力,隨年齡發展而有進步的發展趨勢,而青少年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兒童最少需至11歲才能進行假設演繹思考,因此11歲是演繹思考的轉換期(Overton, Ward, Noveck, Black, O’Brien, 1987;Overton , 1990;Markovits , Schleifer Fortier , 1989;李其維,民84)。 2.模式取向:以Johnson-Laird 提出心智模式(mental model)為代表,認為邏輯推理係個體透過直接的知覺,或間接的語言理解,依前提的內容,建構類似於真實世界的心理表徵,不需運用邏輯法則,心智模式建構的歷程,亦是訊息處理歷程(Polk Newell,1995),因此兒童需要運用訊息處理能力,如注意、知覺、語意、記憶、比較、序列、搜尋、監控、後設認知(Overton , Byrnes O’Brien,1985;Ruffman,1999;Sternberg,1980; Wright Dowker ,2002 ),心智模式認為推理歷程分為三階段:(1)理解階段:理解前提的語意與訊息,加以編碼,建構初始模式。(2)發展階段:繼續整合前提,處理隱含、複雜或負荷較大的關係,發展、減縮、延伸或修正模式,此階段可能形成結論。(3)驗證階段:搜尋所有可能的模式,以驗證結論是否錯誤,若發現結論錯誤,可能回到理解或發展

文档评论(0)

phljianj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