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13.3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件讲义.ppt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13.3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件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13.3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件讲义

(3)文化方面: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及文化专制政策,使中国古代科技人才十分缺乏。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重要因素。 【考题印证】 (2014·全国卷Ⅰ·T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 “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导致宋应星科技成果命运的原因。 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考向揭秘】 1.已考角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成就、特点、原因;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转向落后的原因;中西科技的比较。 2.预测角度: (1)把四大发明放在全球视野范围内,考查四大发明对东西方文明进程的不同影响。 (2)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科技的比较仍将是命题的方向。 (3)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影响。 二、古代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现实是文学创作的条件,文学是现实的反映。 1.《诗经》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礼乐文化。 2.汉赋则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3.唐朝社会环境开放与繁荣,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4.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兴旺,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行于民间。面对动乱、分裂的现实,宋代词人或发出振奋人心的豪放情怀,或发出对国破家亡的离愁别恨。 5.元代社会黑暗,汉族文人进取无望,他们往往用散曲抒发对民生艰难的感叹和自身的愁闷情怀。 6.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世俗文学需求增加。同时,商业发展、市井百态,也为通俗文学发展提供了素材。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深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 【考题印证】 (2013·全国卷Ⅱ·T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解析】选C。明中叶以来,许多学者把小说称为“小说教”,这说明小说已突破以往的文化界限,渗入社会各阶层中,成为一种堪与儒、释、道相并存的文化力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是推动小说繁荣的原因,由此可知C正确。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不是宗教传播载体,排除A。小说的种类很多,不能笼统地说小说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排除B。世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但不能整合社会的价值观念,排除D。 【考向揭秘】 1.已考角度:古代中国文学的具体成就;古代文学兴盛的社会背景及影响。 2.预测角度: (1)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角度考查古代文学成就。 (2)不同时期文学的风格特征及其成因。 (3)古代中国文学对社会价值观念等的影响。 3.汉赋: (1)特点:散文和韵文并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 反映了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 (2)代表:西汉的贾谊、_________、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 司马相如 4.唐诗: (1)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_____”,诗风体 现了盛唐的气象。 (2)杜甫:诗风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后 人称其诗作为“诗史”,称其人为“_____”。 诗仙 诗圣 5.宋词: (1)概念:词是由民间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新体 裁,作词是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 (2)代表:宋代豪放派代表_____、辛弃疾;婉约派代 表柳永、_______。 苏轼 李清照 【特别提醒】 4.宋词兴盛的原因 (1)经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