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讲义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讲义讲义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讲义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 ——链接旧知,强化积累 一、考情分析 1.命题形式 题型保持稳定,题量没有变化,翻译2小题,10分;选择题道题,12分,其中选择题主要考查:断句题,分析概括文意。 2.选材特点 稳中求变,选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般是人物传记和散文交替出现,人物传记选文由原来传统的史传作品向名家所写人物传记方向扩展。散文选文由诸子散文向写景、说理散文方向延伸,选文涉及不同时代,内容涵盖政治家的事迹、名人轶事、山水感悟、反思自我等。 二、考点精讲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文言实词的考 查,是指考查在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指出实词的含义。 2、命题规律 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偶有考查双音节词,如全国新课标卷就考查了双音节词。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考纲中所举的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 (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实词的考查。 3、知识梳理 (1)多义实词 1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 1.古今词义差异有六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并说明其古今词义的变化特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词义变化特点:词义缩小 秦以虎狼之心,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全中国词义变化特点:词义扩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词义变化特点:词义转移 吾羞,不忍为之下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词义变化特点:词义弱化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义:遗憾,不满今义:仇恨,怀恨词义变化特点:词义强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中性词今义:(语言、行为)卑劣;不道德词义变化特点:感情色彩变化 2.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尤其碰到与现代同形的双音节词时,应格外留心。少数双音节词的词义是与今天相同的,多数情况下是与今天不同的,即现代是一个词,而古代是两个词,须拆开翻译。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这一特点。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那实际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个人 ....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的行动是??(吴汉)及得召见,遂见亲信:亲近信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 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统过幹(并州刺史高幹,袁绍甥也),幹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上海高考题,有删改)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博涉书记 B.幹善待遇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 【答案】C【解析】A.书记:同义复词,意为“书籍”,不同于今义。B.待遇:同义复词,意为“对待”,不同于今义。D.可以:两个词,意为“可以用来”,不同于今义。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就是“用刀杀”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带领宾语“之”,名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