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省2011年高二学水业平测试历史重点问题祥解
陕西省2011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重点问题祥解
作者:徐家瑞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两对矛盾的变迁。
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①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宋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a.军事上:收兵权,扩禁军;b.行政上:用文官,设通判;c.财政上:地方赋税绝大部分由中央掌控。④元朝行省制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总趋势,地方权力日益缩小,权力向中央集中。
⑵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①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a.构成: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下有六部)b.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散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a.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b.明成祖时,设立内阁。④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 a.职责: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向下级传达执行皇帝的旨意 b.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总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不断强化。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一)早期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至高无上。两大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带有深厚的人治色彩。
二、???????????? 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1:列强对华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⑴鸦片战争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⑶1894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略)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大片领土的割让,严重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使得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⑷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代理人,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1)三元里抗英 概况:鸦片战争中的1941年5月,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抵抗英国侵略。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力量:邱逢甲、徐骧领导组成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 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以劣势装备与日军血战5个月,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4)义和团运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农民、手工业者为主,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的义和团运动从山东兴起,迅速蔓延到京津一带。在天津、廊坊、北京等地顽强抗击八国联军,打击了帝国主义,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3.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2).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3).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