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22.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22

阶段性测试题二十二(选修四 综合测试) 本卷共6道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15分)(2012·吉林质检) 材料一 “政党者,乃本特异之政纲为全体所共认者,以一致之运动图国家之幸福,因而相与联合之一团体也。“……“惟记者(章士钊自称)之所信,则凡国家之能获政党之福者,必其国内有两大党,而亦仅有两大党,政纲截然不同,相代用事者也。” ——1912年章士钊《论统一党》 (1)依据材料一,章士钊认为什么是政党?(2分)(不得摘抄原文。)概述其政党观。(2分) 材料二 “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其所以然,则吾之所谓士者,本属游民,不能事事,古来以禄代耕之意,久已无存,益以浮滥淫靡、本土不具之习,所以腐人心性而堕人节操者,又随工业国之代议制转徙而来,外污中粪,不可究诘。” ——1923年章士钊《论代议制何以不适于中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章士钊为什么认为“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11分) 【答案】 (1)政党是依据并且落实特殊的政治纲领的团体。(2分)政党观:两党制。(2分) (2)资本主义国家的议员,有富有的资本家为其提供经费,(2分)不用犯愁自己的衣食之费和巨大的政治活动开支(2分);中国是个农业国,议员没有资本家为其提供经费,他们以政治为谋生之路,(2分)一旦离开政治,将无以为生,故视政治为聚财手段,(2分)一旦从政,将贪污受贿,无所不为。(3分) 2.(15分)(2012·黄冈质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末年,后金政权不时对明朝发动进攻,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徐光启富于爱国的热忱,他希望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国家富强起来,使天下的黎民过上“丰衣食,绝饥寒”的安定富裕的生活。直至花甲之年,保国守土的爱国忠心,昭昭可鏊。 材料二 徐光启曾长期辗转苦读,深知当时流行的陆王心学,实为误国害民。徐光启走上了积极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道路。 万历二十三年(1595),徐光启开始与传教士郭居静交往。使他第一次知道在中国之外竞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地球是圆的、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1606年,徐光启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完全弄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内容,并与利玛窦合作把它译成中文。1612年,他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的《泰西水法》,书中介绍了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种水利机械。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蔬奏之中。《崇祯历书》的编译,引入了大地为球形的思想、大地经纬度的计算及球面三角法。在《度数旁通十事》疏奏中,徐光启详细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他吸收《九章算术》、高次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等方面的辉煌成就,认为“算术之学(被废的主要原因)为名理之儒士苴天下实事。” 徐光启的家乡地处东南沿海,水灾和风灾频繁,这使他很早就对救灾救荒感兴趣,并且讲究排灌水利建设。他利用各种机会,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设置试验田,亲自进行各种农业技术实验。他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泰西水法》等:其中,《农政全书》分类引录了古代的有关农事的文献和明朝当时的文献;是“杂采众家”又“兼出独见”的著作。 ——以上材料摘编自《徐光启传》和《徐光启评传》 请回答: (1)根据相关材料,简要说明徐光启献身科学事业的动力。(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徐光启取得科学成就的主要途径,并简要评价徐光启的科学精神。(9分) 【答案】 (1)实现国富民强的社会责任感;针对陆王心学的弊端,讲究经世致用。(6分) (2)继承古代科技成就的精华;借鉴外来科学技术;注重科学实践和科技创新。(3分) 徐光启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为己任发展科学,倡导经世致用,是难能可贵的;徐光启注重在实验的同时,学习借鉴前人和外来的科技成果,这种方法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6分) 3.(15分)(2012·河南焦作) 材料一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北大的整顿,自文科起。旧教员中如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诸君,本已启革新的端绪;自陈独秀君来任学长,胡适之、刘半农、周豫才、周岂明诸君来任教员,而文学革命、思想自由的风气,遂大流行。……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 材料二 “一般的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然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的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 ——陈独秀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9分)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fd3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