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复习(代现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考试说明: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考点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双百方针的提出:背景、目的、时间、含义、实质、意义
2、“文革”时期的文化凋零:史实
3、新时期文化事业的繁荣:原因、表现、影响
4、双百方针在实施中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背景、目的、时间、含义、实质、建国初期的意义
实质:
P156金榜
◆双百方针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区别
双百方针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前提下,在宪法的范围内;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出现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代表各阶级阶层的利益。
双百方针是一种文化发展方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一种历史现象。
四、双百方针在实施中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P156金榜
2010年(广东卷)
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008年(广东卷)
26.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考点二:教育事业的发展
1、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办:时期、方针、措施、意义
2、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背景、措施、成就
二、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原因(背景、措施)、成就
原因:
……
教育立法的开展
◆关于科教兴国战略
P91材料与思考
梳理: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
古代时期
1、古代私学兴起
2、西汉中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
3、隋唐科举制与教育
近代时期
4、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与留学教育
5、戊戌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
6、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
7、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现代时期
8、现代人民教育事业的开创
……
2009年(广东文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2009年(浙江卷)
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012年浙江四校联考
19.“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两字我认得清。”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
A.《共同纲领》
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
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12杭州市一模
1977,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中断的高考制度。1977恢复高考
①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②有利于社会公平竞争 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④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36.(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大学分8科(相当于学院):经学、政治、文学、医、格致(理科)、农、工和商。在1911年以后,分为7科:文、理、法、商、医、农、工。工科又分11门(相当于系):土木、机械、船用机械、造船、兵工、电机、建筑、应用化学、火药学、采矿、冶金。理科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门。
——张维《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
材料二 1918年、1930年中国大学理工科学生在全国高等院校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根据《中国百年教育年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
?这个时期(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青年……普遍地产生了“工业救国”、“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思想。因此,学习理工科,尤其是学工程技术的人数大大增加。政府在发展理工科高等教育和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较前有所强调。
——苏渭昌等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材料三 与1949年以前工科、农林、师范、医药院校的在校生历史最高年份人数相比,1952年这4个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几乎翻了一番,但政法类在校生却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1947年中国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