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写说明

编写说明 课程名称(中、英文):民法 Civil Law 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 开设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学期 学时与学分:每学期36学时,2学分,共144学时,8学分。 五、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学生陈述等教学环节,对民法总论、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和物权法的基本原理和现行规则进行讲解,旨在训练学生的检索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反思能力。 六、编写人员的具体分工: 第一编 民法总论:冀诚 第二编 债法(上):冀诚 第三编 债法(下):万方 第四编 物权法:张海征 七、教材 马俊驹、余延满: 二、民法学的知识结构 * 民法总论部分的知识结构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三章 自然人 第四章 法人 第五章 物 第六章 法律行为 第七章 诉讼时效 第一节 公法与私法(教材10-11) 一、界定公法与私法的常见学说。 (一)利益说: (二)隶属说(权力关系说) (三)主体说: 二、区分公法与私法的实益: (一)蕴含着一重要的价值判断:法律必须尊重人格的平等和自由。 (二)有利于判断权利的主体是谁,义务应该向谁来履行。 (三)私法性质的法律纠纷的解决,适用“不告不理”的原则。 第二节 民法典的体制 一、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 二、民法典的两种经典模式:法国模式和德国式(教材22-23) (一)法国模式(“法学阶梯”式) (二)德国模式(“学说汇纂”式“潘德克顿”式) 第三节 民法的适用 一、请求权基础的思考方法 在实践中,许多民法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下述思考模式: 谁(诉讼上的原告): 可以向谁(诉讼上的被告): 有所请求(诉讼法学上称为“诉讼标的”): 如果一方当事人能够向他方提出某种请求,那么必须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基础(请求权基础)。探寻请求权基础的过程,学说上称为“法的发现过程”,其间必然要涉及两个问题:法源;法律的适用。 二、法源 (一)立法性质的法规 (二)司法性质的法规 三、法律适用的逻辑结构: (一)构成要件(T)和法律效果(R)。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通常将法律规范分解为两个部分:构成要件(T)和法律效果(R)。 T→R (二)适用过程: 1、法学方法论上称为“涵摄”:是指将特定的案件事实(S),置于法律规范的要件(T)之下,以获得一定的结论(R)。换言之,就是要判断某具体的事实是否充分/符合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从而发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2、以“涵摄”为核心的法律适用过程,可以用逻辑学上的“三段论”来表达: (1)大前提:如果构成要件T为任何事实所充分,那么法律效果R就应适用于该事实。 (2)小前提:某具体的事实S已经充分了该构成要件T,也就是说,该事实就是该构成要件所指称的事实。 (3)结论:该法律效果R应适用于该具体事实S 将以上的说明用简单的公式来表达: T→R(R适用于T所指称的任何案件事实) S=T(S是T所指称的案件事实之一) S→R(R适用于S) 四、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 (一)一般法和特别法(教材1108-1109) (二)新法和旧法(教材1109-1110) (三)强制法和任意法的关系(教材1110-1111)。 (四)原则法和例外法(教材1111) (五)具体规定和抽象条文 五、法律解释的常用方法(教材1114-1117) (一)文义解释: (二)体系解释: (三)历史解释: (四)目的解释: (五)总结: * 思考题 1月1日,甲将以3000元的价格将一幅画卖给了乙,乙当场交付了价款,双方约定,甲应该在2月1日将该画交付给乙。1月10日,甲以4000元的价格将该画卖给了丙,并将该画当场交付给了丙,双方约定,丙应该在2月10日将支付价款给甲。请问 1、乙可以向甲主张什么权利? 2、乙可以向丙主张什么权利? * 拓展阅读书目 陈华彬:《民法总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第8-26页。 刘凯湘:《民法总论》(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4-46页。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教材48-49) (一)关系 (二)法律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 二、要素(教材51-52,57) (一)主体: (二)客体: (三)内容: 三、权利的含义(教材57) 第二节 权利的体系 一、财产权和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