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五四”到“五四学”
从“五四”到“五四学”
现代历史学通常有以下三种常规划分:(1)过去的事实,这是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2)历史编纂(historiography),这是历史学家关于研究对象的写作话语。(3)历史哲学,这是对研究对象和研究话语之间可能关系的研究。“历史”不仅仅是指我们能够研究的对象及对它的研究过程,而且是,甚至首先是指借助某种写作话语而达成的与“过去”的某种关系。我们对历史的经验与我们关于它的话语是不可分离的,历史话语以其具有文化意义的形式现实化为一类特定的写作,这种写作是对历史学家所掌握的任何关于过去的资料和源于过去的知识的种种阐释。从简单的编年史或史实目录,到高度抽象的历史哲学,历史阐释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文考虑的正是历史写作问题,也就是历史学家历史研究的话语类型,在我看来,任何独特的历史话语一旦形成,便产生了一个可以当做一种哲学的或思考批评的主题。对于中国近百年历史而言,“五四”就是这样一个最具典范意义的“历史话语。”仔细分辨关于“五四”的历史话语七十六年来的变化,可以发现,“五四”作为一种象征“现代化”的抽象雕塑,被不同阶级、不同党派、不同思想家和文学家甚至不同代人持续不断地进行雕造和阐释,“五四”作为一种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早已积淀于现代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之中,尤其成为知识分子精神传统甚至个人内心的精神节操的一部分。人的历史记忆是被不断建构和阐释的,而且往往是依照个人或团体利益或社会政治现实去建构的,“五四”的“集体记忆”同样具有某种社会政治性格。在二十世纪末回顾中国近百年以来艰难的文化历程,“五四”当然是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聚焦点。; 一; 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本世纪最大的遗憾恐怕就要算“五四”文化启蒙运动的中途夭折了。百年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近代意义的科学?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民主政治?为什么没能形成资本主义及产业革命?如果没有迫在眉睫的救亡图存情势,如果没有那许许多多的政治干扰,如果没有……,还可以举出更多的假设来。于是五四启蒙主义象一场辉煌悲壮的百年梦想,牢牢地抓住了知识分子的意识中心,他们忍耐着等待着,沉默地思索着,一旦有机会就不顾一切地想一圆这百年长梦。当梦想一次次被残酷的现实粉碎后,他们不是反思梦想本身的价值取向、思维定式、操作方式中的内在缺陷,而是叹息传统的惰性,政治的专制和国民的愚弱。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知识界在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下,明显流露出一种惊恐失措、心神不定和落魄困顿的心态,最近人文精神成为知识界的时髦话题颇能说明问题[(1)]。这虽然貌似知识界有识之士对商品大潮中道德失范、价值失衡和庸俗文化泛滥的一种隐忧,本质上却是一种“五四”经验,“五四”梦想,“五四”情怀的回顾与再现,也就是说这场讨论仍然是在“五四”语境中展开的。问题不在于五四精神传统本身的虚妄(我至今仍以为五四精神是本世纪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在于我们必须心平气和地坦然面对“后五四”时代的来临[(2)]——经济建设中心论终结了意识形态的论争;现实生活的物质需求淡化了空前的政治意识;商品价值颠覆了知识与科学的形而上色彩,科学技术早已不再作为一种精神和境界,而是作为第一生产力与现实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使以“经国之大业”自许的纯文化、纯学术、纯文学黯然失色,“文学政治”不再成为主宰中国的历史主潮,而成为社会边缘文化的一部分;后殖民语境下民族文化、传统意识的追寻消蚀了对西方文化的一味慕崇,中国文化不再作为西方话语中的“他者”而是作为文化自主体而存在。这一切都标志着“后五四”时代的来临,启蒙主义的式微。在此种情境下,作为一个神话和寓言的“五四”,作为一种境况和经验的“五四”,作为一种传统和精神的“五四”,作为一个民族记忆甚至历史分期的“五四”,才到了可以真正反思的时机。用余英时先生的话讲:“一方面肯定‘五四’的启蒙精神,另一方面超越‘五四’思想境界,这就是中国文化重建在历史现阶段所面临的基本情势。”[(3)]这种“超越”在我看来只有在“后五四”语境中才能得以根本实现。在“后五四”时代仍然沿用种种“五四”话语,继续沿用“五四”的思想操作方式,就很难摆脱中国“堂吉诃德”的悲剧命运。; 事实上,许多富有学识的知识者已经开始确实地反省自己所秉守的这份价值关怀本身。最近,在“世纪之交的现代文学研究笔谈”中,陈思和先生的一段内心独白颇能代表“五四”研究者内心的困顿。他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过去一直所遵从的“五四”神圣传统产生了怀疑。“这不仅仅是这一传统自身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虚妄性,而且从实践的观点看,正是这种依持了激情而不是理性来参与社会改造的知识分子行为,导致了后来足以引以为教训的历史。”陈思和坦承他内心的矛盾困境:“一方面是必须依持新文学传统作为抗衡各种现实势力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又明明知道这一传统在现实环境里越来越显出自身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传统运动会武术竞赛项目设置分类的研究.doc
- 传统音乐.ppt
- 传统制造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模型构建.doc
-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意义和途径.doc
- 船舶规范是船舶检验机构所颁布的各种规范、规则、法规的总称.doc
- 串行dataflash存储器及其和单片机的接口.doc
- 串行e2prom的类型以及应用.doc
- 串行扩展应用平台的设计.doc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ppt
- 创建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透析.doc
- 2026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第1轮)基础版第50讲 直线的方程.pptx
- 《关于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解读及对策.docx
- 二年级数学奇妙的动物世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docx
- 高一美术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思政融合课教学设计.docx
- 2025年湖北省省直辖行政单位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带答案.docx
- 2025年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湖北省咸宁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温州大学单招语文测试题库有答案.docx
- 2025年湖北省荆州市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a4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