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高考语文一轮迎考突破:11文言句式和用法专用课件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当做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如: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谓语后作后置状语。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如: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介词结构“以……”多置于动词前作状语。如: 以一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作了主语或者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例如: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过秦论》) ——“贤”本是形容词“德才优秀”的意思,这里指“贤士、贤人”,用作名词。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世家》) ——“坚、锐”本是形容词“坚硬、锐利”的意思,这里指“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用作名词。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良实”本是形容词“善良诚实”的意思,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用作名词。 (6)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后带宾语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善”原本是形容词“好”的意思,在这里是“亲善,交好”的意思。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短”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是“说别人的短处、坏话”。 二、常见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做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 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者”“也”都不用,即“……,……”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 刘备,天下枭雄。 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如: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如: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如: 有罪受贰。 这种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进主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如: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如: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纺织)供参习.doc
- 2011电机维修MRS系统专用课件.ppt
- 2011级语文半期试题供参习.doc
- 2011经济法第一章供参习.doc
- 2011美日军力评估报告供参习.doc
- 2011考研形势政策复习精要供参习.doc
- 2011肇庆中考语文试题供参习.doc
- 2011语文模拟试题供参习.doc
- 2011西城一模语文(含答案word版)供参习.doc
- 2011英语复习课件:Units 28-30(北师大版选修10)专用课件.ppt
- 202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在京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01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4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市场化选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汇明光电秋招提前批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审计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吉林省水工局集团竞聘上岗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首发(河北)物流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国家电投海南公司所属单位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湖南怀化会同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