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敦煌佛经字词与校勘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敦煌佛经字词与校勘研究》

读《敦煌佛经字词与校勘研究》 ——兼谈涅槃合文问题 李洪财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读曾良先生新作《敦煌佛经字词与校勘研究》体会,同时就书中提到的涅槃问题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涅槃的、、写法与写法应分别对待, 、、等写法仅是符号代写,写法可能与大乘经义有关,两者都与“无”字的形义关系不大。 关键词:敦煌佛经字词与校勘研究;借鉴启示;涅槃;符号代写;七大 Reading Dun Huang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Collating Words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e experience of reading Zeng Liang new work Dun Huang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Collating Words. Meanwhile, I have some different views about nirvana which was mentioned in this book. According to my research, the written style of nirvana in his book, “”、 “”、 “”,should be treated separately with “”. These two kinds of written styles have no concern on “无”, both from the form and meaning. “”、 “”、 “” were just written symobls; while “” could be have some relationship with Mahayana Classics. Key words: Dun Huang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Collating Words; enlightenments; nirvana; written symbols; 自王道士开启敦煌藏经洞始,洞中的万卷文书备受世人关注。一百多年的敦煌学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些卷子在不同领域的巨大价值。敦煌学是我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现在虽然不继续专攻敦煌学,但仍然密切关注敦煌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最近看了曾良老师的新作《敦煌佛经字词与校勘研究》颇多收获,书成小文,与读者共享并就“涅槃“问题向曾老师请教。 《敦煌佛经字词与校勘研究》(以下简称曾书)以敦煌佛经为材料,以文字词汇为切入点,对敦煌佛经中的文字、词语、定名、经义、校勘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深入研究。其中有诸多发明,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示。 曾书主要是以文字和词汇考证为主,而很多从语言学理论角度的精彩考证,为语言学理论与实际考释应用提供很好的典范,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对法师、禅师、律师的辨名辨义(43页),就是从词汇系统的角度研究词义的变化,并且注意了词义的增减与义域的调整变化。这种例子文中还有很多,如佛经中的“三时”非春夏秋三时,而指热季、雨季、寒季(44页);昼分、夜分非中土文献的中午、夜半,而是指整个白天、整个晚上(49-50页)等。文中还通过敦煌佛经释读找到不少《汉语大字典》缺失语义、语例的字词,例如玔、醈、聹、鑹等(54—57页),在曾书中都有很好的语义、语例考证。全书共考证俗字词数百条,很多不见于现今大型字书和辞书当中。更可贵的是书中并不是简单的胪列字条,同时还注意对经卷中文字与词语变化规律和现象总结,并且能通过考释,校勘《大正藏》中诸多错误。 敦煌文献在整理之初就存在定名准确与否的问题。尤其是俄藏卷子收录较多的残卷,为了谨慎起见,这些残卷在出版之初皆未命名。而从文献利用角度说,卷子无名不利于使用。在曾书的第四章《敦煌佛经题名考证》中,对俄藏卷子的残片进行定名整理。书中共整理出俄藏敦煌文献中定名不准或未定名残卷,600余件。同时还缀合了不少残片。从这点来说,若研究俄藏敦煌文献,曾书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毫无疑问,曾书中的定名与缀合对俄藏敦煌文献的进一步研究意义重大。 此外,曾书中敦煌佛经义疏类研究,给我们留下重要启示。曾书第五章《敦煌佛经义疏类考订》综述了敦煌佛经中的玄赞、抉择、宣演、述、赞述、述记、抄、科判、等义疏类卷子的名称和性质问题。认为这些义疏类卷子都应来自佛教中的论或论释,其源头来自印度,随佛教传入中国,(217-226页)并认为中国儒家义疏源于佛教义疏。(217页)这给我们很多的启示:首先,通过曾书的研究,我们对以往曾经讨论的儒家经典义疏之源流问题,需要再重新思考。佛经汉代传入中土,现今所见经典注疏最早也是在汉代,佛经注疏与传世经典注疏,究竟谁先谁后的问题,这对中国古典文献研究意义重大;其次,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与儒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