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农村工业化和收入分配.ppt
第二讲:农村工业化和收入分配 本讲主要讨论的问题是: 中国如何摆脱农业的“过密化”而实现初步的工业化的? 一、 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性 1、“斯密型”增长与“原初工业化 工业化之前,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A、斯密型增长:由劳动分工、地区专业化以及市场扩张推动; B、库兹涅茨增长:机器生产、技术革新推动。 A被视为前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日本、印度等均被视为此种增长模式。 前者被视为“原初工业化” ,后者被成为“工业化” 2、“过密化”农业经济是前工业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 导致“过密化”的因素“市场不发达、劳动分工不明确,自给自足而非市场生产的经济体中农民的行为模式:生产者在边际劳动报酬开始递减,更多的劳动投入明显”不合算“的情况下仍然大量投入劳动力而取得的经济总产出的增长。 ”高水平陷阱“——实现进一步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可能性很小。 3、黄马争论:资本主义的进入对“过密化”产生的影响 A、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若孟: 与小农相比,大农场种植经济作物承担风险的能力高,这就意味着需要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小农不必自己种棉花,做佣工,没有风险,农村的劳动力市场发展起来,农民都better off B、洛山矶大学教授黄宗智: 小农场种植经济作物而难以承担市场风险,所谓铤而走险,所以小农场破产,出现农村的两极分化。结论:中国经济在资本主义入侵下面临崩溃。 4、讨论: A、从生产要素方面考察,马的逻辑无疑是完全正确的:资本和劳力要素在农户间的配置。大农场拥有种植经济作物的资金、肥料但缺少劳动力;而小农场缺乏种植经济作物的资金、肥料但有剩余劳动力。这样必然的逻辑是: 劳力:小农场-》大农场 B、从风险承担方面考察。经济作物的市场风险比较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作物本身的价格受市场影响而引起的波动较大,另外一个是粮食价格。黄马二人描述的两种情况有着不同的风险分担机制。在马那里是大农场分担而在黄那里是小农场分担。 问题: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说法,马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在现实中, 看到小农有两种行为,一种如马所说,而另一种如黄所言。为什么? (1)是否有足够的佣工机会存在?也就是说,劳动力市场有多发达?能吸收掉多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显然并不足够。 (2)大农场也并非将其全部土地都用于种植经济作物,而是寻求一种更加保险的多种作物的组合种植。大农场也并非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是因为(可能):土地分配的原因,大农场本身实际上并不够大,另外劳力监督成本高。 结论: (1)小农是否种植经济作物,与市场制度很有关系。山东胶济铁路沿线的烟草种植,烟草被叫做“贫农作物”,是因为英美烟草公司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把种子、肥料、和烤烟设备赊给农户,并帮助其承担市场风险。 (2)棉花作物的种植并不是很广,总的面积不足10%。这种情况下,小农的两种行为模式共同存在。大农场也并非完全趋向经济作物。农村仍然有过多的剩余劳动力。 所以,只考察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足以解释农村经济,还需要考察农村工业和市场制度。 尚未考虑到的关键因素 资本约束 村庄权力和社会结构:庇护关系; 手工业的情况 二、农村工业化的发端 问题:商业化进程:对中国的手工业有何影响? A、考察手工业在商业化之下的变迁和发展 B、探索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性。 (一)商业化对手工业的影响 两种看法 手工业在传统社会是农业的补充;同时手工业也是过密化的;“男耕女织”是自然经济的最为重要的条件。 看法一:资本主义以商品倾销的方式冲垮了中国手工业,首当其冲的是纺纱业。 土布:洋纱为经、土纱为纬 完全使用洋纱,自1894(76.6%)—1913(27.7%) 看法二:为中国手工业发展带来了机会,导致实质性增长,并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罗斯基:手工业(仅棉纺织业)自1914——1936年均增长率为1.4%。 与棉纺业萎缩相比,棉织业却迅速发展: 洋布自1860年进入中国,到1913年,成倍增加。,此后下降是因为国内机织布的兴起。国内机织布1894年539万匹,1936年40967万匹,是1894年的80倍。土布在棉布中的比例在19世纪下降,,但20世纪下降不明显:1913年比例65.17%,1920年71.45%,1936年43.16%(后两个数字低估)61-78.5%之间,采用70%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识图》(第四版)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pptx VIP
- 2024年10月全国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试卷及详细答案.docx VIP
- 五金手册换算.pdf VIP
- A2E游艇操作人员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VIP
- 标签打印软件如何制作卷烟标价签模板.doc VIP
- (新版)游艇帆船(A2F)理论知识考试题(附答案).doc VIP
- wifi万能钥匙 wifi万能钥匙下载 wifi密码查看器 360免费wifi..doc VIP
- 中石化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 毕业设计-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doc VIP
- 2025年全国自考4月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汇总.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