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三历史专题中国古代史经济试题供参习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一、选择题
1.(2013·盐城模拟)2.《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答案】C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分析可知,四则材料均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为C。
2.2013·广东六校据则亩益三斗。不勤,损如之。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桑、衣帛,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A材料信息中B项与材料矛盾,D项不全面。3.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A. 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B.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D. 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莫高窟壁画4.(2013·惠州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A B C D
【答案】D
【解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犁”分析,应为曲辕犁。A项是输水灌溉工具翻车;B项是播种工具耧车;C项是将水从低处运往高处的筒车。
6.(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
A.丝绸之路的衰落 B.政治中心的转移
C.程朱理学的兴起 D.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反映的现象,应属于政治现象,而政治现象出现的原因应是经济现象,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出现了北方人口南迁,带动南方经济发展,宋朝时期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南方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
7. (2013·浙江名校联考)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中对牛的尊重可知,牛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牛的重要性在于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下牛是主要的农用动力,这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D项。
8.(2013·梅州质检)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l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发展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
【答案】A
【解析】 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受小农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影响的,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制约城市化的发展,排除B、D项;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实际说法是错误的,并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人口增长,在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这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故选A项。
9.(2013·盐城调研)《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
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 B.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答案】D
【解析】从“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反映江淮农业经济开始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10.(2013?山西模拟)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4.11 超市办公用品清单及价格供参习.doc
- 2015.4.29专题小练四答案供参习.doc
- 2015.6.12作文审题系列训练一(教师版)供参习.doc
- 2015.6毛概期终试题供参习.doc
- 2015.7.22动态分析试题答案供参习.doc
- 2015.7油品试题答案供参习.doc
- 20150204 玉镜前世今生供参习.doc
- 20150206消费税课件专用课件.ppt
- 201503航空航天概论作业2供参习.doc
- 201505年气象测报业务竞赛试题供参习.doc
- 2015届最终版: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用课件.ppt
- 2015届最终版: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专用课件.ppt
- 2015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哲学(第二课)供参习.doc
- 2015届高三地技能强化练3供参习.docx
- 2015届高三人教版地理总复习供参习.doc
- 2015届高三气候学案供参习.doc
- 2015届高三语文复习重点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用课件.ppt
- 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1-2-2大气的受热过程 练习供参习.doc
-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人教版)供参习.doc
- 2015届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最终版专用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