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金匮要略》、《伤寒论》谈痰饮病的辨证论治
论文编号:17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结 业 论 文
从《金匮要略》、《伤寒论》
谈痰饮病的辨证论治
张 炜
工作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
专业名称: 中医儿科
2012年01月08日目 录
摘 要 1
从《金匮要略》、《伤寒论》谈痰饮病的辨证论治 3
1 痰饮、痰饮病的含义 4
2 病因病理 4
3 辨证及分类 5
3.1 痰饮 6
3.2 悬饮 6
3.3 溢饮 6
3.4 支饮 6
3.5 留饮与伏饮 7
4 治疗原则 8
5 证治 10
5.1 痰饮的证治 10
5.1.1 痰饮虚证 11
5.1.1.1. 轻症 11
5.1.1.1.1 痰饮主证 11
5.1.1.1.2 水逆呕吐 11
5.1.1.1.3 头晕目眩 11
5.1.1.1.4 欲作奔豚 12
5.1.1.1.5 头晕震颤 12
5.1.1.2 重症 12
5.1.2 痰饮实证 13
5.1.2.1 水停肠间 13
5.1.2.2 水饮泻利 13
5.1.2.3 水热结胸 14
5.2 悬饮的证治 14
5.3 溢饮的证治 15
5.3.1 溢饮实证 15
5.3.2 溢饮虚证 15
5.4 支饮的证治 16
5.4.1 支饮虚证 16
5.4.1.1 支饮咳喘 16
5.4.1.2 支饮呕吐 17
5.4.1.3 支饮痞坚 17
5.4.1.4 支饮眩悸 17
5.4.2 支饮实证 17
5.4.2.1 支饮胀满 17
5.4.2.2 支饮喘咳 17
5.4.2.3 支饮痰浊 18
结 语 19
摘 要
仲景首次在《金匮要略》中论述了痰饮病的证治,但在《伤寒论》中亦散见涉及痰饮所致疾病的特征和治疗。仲景所述的痰饮,是指流溢动荡的水饮,与宋代以后痰饮的概念不同。痰饮病的形成,主要由于脾肾阳气衰微,津液不能正常敷布,肺气受阻,不能通调水道,三焦气化失司,而致体内过剩之水液不得排出体外,停留某部, 积而成饮,痰饮病的发生还与气滞、暴饮、多饮有关,共同的机理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化失司,水液不得蒸化。
痰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痰饮为诸饮的总称,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狭义痰饮是四饮之中的一个类型,留而不去,深痼于里的饮邪又谓之“留饮”,潜伏于胸膈的支饮又谓之“伏饮”。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痰饮病的治疗原则,“和之”者,和谐之意,“温药和之”是指用药要温和,不可太过,以和为度,非燥之、补之,温阳使五脏温暖,阳气布达,以逐阴邪,不可刚燥伤阴;益阴切勿滋腻遏阳,因专补碍邪,过燥伤正,而应以和为原则。治疗上,还应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原则,并结合八纲辨证来论治。
诸饮之证治条分缕晰。痰饮有虚、实之别,虚证有轻、重之分,其轻症有主证、水逆呕吐、头晕目眩、欲作奔豚、头晕震颤之别,分别治以苓桂术甘汤、五苓散、五苓散、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其重症治以真武汤,实证有水停肠间治用己椒苈黄丸,水饮泻利治用甘遂半夏汤,水热结胸治以大陷胸汤、小陷胸汤;仲景所论悬饮仅限于实证,尚无虚证证治,当峻下逐水,用十枣汤;溢饮的证治分虚、实两类,实证治用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虚证治以防已黄芪汤、防已茯苓汤;支饮的证治也有虚、实之别,虚者有支饮咳喘,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泽漆汤、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治之,支饮呕吐以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胃降逆,支饮痞坚治以枳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支饮眩悸治以泽泻汤,支饮痰浊治以皂荚丸。痰饮诸病的证治以《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为主,并散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之中,立法足以效仿,立方多有奇效。
关键词 金匮要略;伤寒论;痰饮病;病因病理;分类;证治
从《金匮要略》、《伤寒论》谈痰饮病的辨证论治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 张炜
摘要 仲景首次在《金匮要略》中论述了痰饮病的证治,但在《伤寒论》中亦散见涉及痰饮所致疾病的特征和治疗。仲景所述的痰饮,是指流溢动荡的水饮,与宋代以后痰饮的概念不同。痰饮病的形成,主要由于脾肾阳气衰微,津液不能正常敷布,肺气受阻,不能通调水道,三焦气化失司,而致体内过剩之水液不得排出体外,停留某部, 积而成饮,痰饮病的发生还与气滞、暴饮、多饮有关,共同的机理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化失司,水液不得蒸化。
痰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痰饮为诸饮的总称,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狭义痰饮是四饮之中的一个类型,留而不去,深痼于里的饮邪又谓之“留饮”,潜伏于胸膈的支饮又谓之“伏饮”。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痰饮病的治疗原则,“和之”者,和谐之意,“温药和之”是指用药要温和,不可太过,以和为度,非燥之、补之,温阳使五脏温暖,阳气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工程图集 11SG814: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pdf VIP
- 电商平台客户投诉处理协调配合措施.docx VIP
- 快速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PPT课件.ppt VIP
- 标准图集-新型城镇化-智能灯杆.pdf VIP
- 11SG814 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图集.docx VIP
- 2024年11月江苏苏州市中医医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招聘编外人员笔试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doc
- 广西壮族自治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doc VIP
- 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企业标准.doc VIP
-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docx VIP
- 电商平台纠纷处理与客服投诉管理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