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5(人教版必修4).docVIP

2.6.1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5(人教版必修4).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6.1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5(人教版必修4).doc

2.6 辛弃疾词两首 教案5(人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3.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4.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内容感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做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意,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抒发了诗人南渡以来,在南宋王朝的腐朽统治下,报国无门、壮志难伸的忧愤情怀,它是诗人忠爱之心的表现,也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愤慨。 这首词,上阕大段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下阕则是直接言志。下阕十一句,引了三个典故,表明“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贪图安逸。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典故引完,下面就自然地收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阕“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写作该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经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仕途的坎坎坷坷,他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辛酸,而这些东西全被作者揉进了作品之中。这首词上阕感叹世无孙权、刘裕似的英雄。对孙权、刘裕进行赞颂。在下阕里,作者用宋文帝刘义隆北伐的典故,是对宰相韩侂胄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的严正警告。选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典故有更深刻的用意,这就是他把个人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上来抒写自己的感慨,赋予词中的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了词的主题。 知识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遥岑远目(cén) 玉簪螺髻(zān)(jì) 鲈鱼堪脍(kuài) 揾英雄泪(wèn) 倩何人(qiàn) 舞榭歌台(xiè) 2.多音字 三、词义 1.重点词 遥岑:远处小而高的山。 断鸿:令人伤感的鸿雁的鸣声。 流年:①指光阴。②迷信的人称一年的运道。 脍:把鱼、肉切细。 揾:擦拭。 2.近义词 风流·风雅 风流:①有功业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有才学而又不拘礼法。③与男女间爱情有关的。风雅:①泛指诗文方面的事。②文雅的举止。 寻常·平常 寻常:平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寻和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如“寻常巷陌”。平常:①普通,不特别。②平时。如:“他身体虽然不好,但平常很少请假。” 仓皇·惊慌 仓皇:匆忙而慌张。如“赢得仓皇北顾”。惊慌:害怕慌张。 3.相关成语 求田问舍: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 金戈铁马:①指战争,兵事。②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③借指武职、军人。 四、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是宋词中成就卓著者。他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 五、名篇名句 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剖析:“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的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剖析:“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借言远山之“献”“供”,移写内心的担负。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3.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剖析: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