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长期统治-南一书局.pptVIP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的长期统治-南一书局

第二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第一節 政治經濟的發展 清初的治臺政策 渡臺禁令的頒布與影響 清代臺灣行政區的演變 清代臺灣的土地墾殖與水利開發 郊商與港口的興起 消極的治臺政策 (一) 「棄留」爭議 1.主「棄」:以康熙為首 A.認為「臺灣僅彈丸之地 ,得之無所加, 不得無所損。」 B.主張「遷其人棄其地」 2.主「留」:施琅 A.以國防的觀點 B.康熙力排眾議,接受其觀點-1684正式將 臺灣納入中國版圖(康熙23年) (二)消極治臺 1.態度:「為防臺而治臺」 2.防範措施: A.駐臺官吏任期三年,不准攜眷 B.駐軍採「班兵制」,三年輪調,家眷 也不能隨軍來臺 C.不准漢人進入山地,採「漢番隔離」 D.限制生鐵與鐵器輸入臺灣 渡臺禁令的頒布與影響 (一)渡臺禁令的頒布 1.背景:恐臺灣成「奸宄逋逃之淵藪」 2.下令:在臺無妻室產業者、或犯徒罪者 皆遷回中國內地 3.頒布渡臺禁令 A.嚴禁無照渡臺,須取得許可證 B.不准攜眷(單身) (二)渡臺禁令的影響 1.延遲開發→形成「人去業荒」現象 2.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A.男女比例失調→娶妻不易→形成重聘金 及童養媳的現象 B.平埔族人口減少 a.漢人娶平埔族女子為妻 b.形成「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現象 C.羅漢腳(單身無業游民)充斥 3.偷渡之風盛行 偷渡盛行 背景:閩、粵地區居民生活不易 橫渡黑水溝相當危險,悲劇時起-- 「放生」、「種芋」、「餌魚」 放寬:雍正十年-准已入臺者, 可搬移眷口 解除禁令: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 沈葆楨奏請(光緒元年) 行政區劃的演變 (一)行「三級制」 1.三級:分巡臺灣廈門兵備道→臺灣府→縣 2.另設:臺灣鎮總兵-掌管全臺治安 A.擁有逕奏權及掛印 B.形成「以武抑文」的現象 3.演變: A.康熙24-「一府三縣」 B.雍正 5-「一府四縣二廳」 C.嘉慶17-「一府四縣三廳」 D.光緒12-「二府八縣四廳」 E.光緒14-「三府一州十一縣三廳」 康熙時期-「一府三縣」 A.臺灣府→臺灣縣、諸羅縣、鳳山縣 B.轄區廣,常有民變與械鬥發生 雍正五年-「一府四縣二廳」 A.因朱一貴之役,而增置彰化縣 B.又增置淡水廳、澎湖廳 乾隆52年-因林爽文之役,改諸羅縣 為嘉義縣 嘉慶16年-增設噶瑪蘭廳 光緒元年-「二府八縣四廳」 A.背景:牡丹社事件 B.清廷開始積極經營臺灣-派沈葆楨來臺 光緒14年-「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四廳」 A.背景:中法戰爭 B.劉銘傳奏請臺灣建省 土地拓墾 (一)拓墾方式 1.由「墾首」或「墾戶」向官府申請墾照 2.招募漢人開墾 3.開鑿水圳--將旱田墾成水田 4.再招佃農耕種→形成「一田二主」現象 (二)拓殖區域 1.由南而北: 臺南→斗六門(雲林)→半縣(彰化)→ 竹塹(新竹)→桃園→臺北盆地 2.由西向東: A.康熙末:西部平原開發已達飽和 B.18世紀初:「陳賴章」墾號開墾臺北盆地 C.18世紀末:吳沙入墾宜蘭平原 D.19世紀中:「金廣福」墾號進入新竹東南 山區 (三)拓墾與地名 1.股:墾戶募集資金,廣招墾丁開墾,墾成 後分配股份--「五股」 2.份:合力岀資開墾者,持股份所分得的土 地--「頭份」、「十分寮」 3.結:採取結首制度,向政府具結申領墾照後 ,將各結首編號,以劃分地段-- 「五結」、「金六結」 4.張、甲:墾地的計量單位,五甲為一張犁 -「七張」、「六甲」、「三張犁」 伴隨土地拓墾而來 一年收成 2~3 次 可抽取水租 -- 每年 約 3~4 石 最具代表: A.八堡圳 B.貓霧捒圳 C.瑠公圳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