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本 第521套).docVIP

2017年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本 第521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本 第521套)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枫亭中学第三次月考 高 三 语 文 试 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2)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3)步余马于兰皋兮, 。 (屈原《离骚》) (4)问君西游何时还? 。 (李白《蜀道难》)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6)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题。 战国论 【明】李贽 余读《战国策》而知刘子政之陋也。夫春秋之后为战国。既为战国之时,则自有战国之策。盖与世推移,其道必尔。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况三王之世欤!   五霸者,春秋之事也。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盖是时周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礼乐征伐之权以号令诸侯,故诸侯有不令者,方伯、连帅率诸侯以讨之,相与尊天子而协同盟,然后天下之势复合于一。此如父母卧病不能事事,群小构争,莫可禁阻,中有贤子自力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是以名为兄弟,而其实则父母也。虽若侵父母之权,而实父母赖之以安,兄弟赖之以和,左右童仆诸人赖之以立,则有劳于厥家大矣。弟仲相桓,所谓首任其事者也。从此五霸迭兴,更相雄长,夹辅王室,以藩屏周。百足之虫,迟迟复至二百四十余年者,皆管仲之功,五霸之力也。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其势不至混一,故不止矣。   刘子政当西汉之未造,感王室之将毁。徒知羡三王之盛,而不知战国之宜,其见固已左矣,彼鲍、吴者,生于宋、元之季,闻见塞胸,仁义盈耳,区区褒贬,何足齿及!乃曾子固自负不少者也,咸谓其文章本于《六经》 矣,乃讥向自信之不笃,邪说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鲍与吴亦鲁、卫之人矣。 【注】①刘子政,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战国策》的编订者,有着“尊王贱霸”(尊崇三王五代之盛世,看轻春秋战国之霸业)的历史观。②曾子固:曾巩,宋代学者,著有《元丰类稿》。③鲍:鲍彪,宋代学者,曾校注《战国策》;吴,吴师道,元代学者,曾重校《战国策》。 2.下面各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知刘子政之陋也? 陋:浅薄 B.则有劳于厥家大矣? 厥:其,这个 C. 当西汉之末造????? 造:时期 D. 而不知战国之宜??? 宜:应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结合春秋特定的历史背景,运用了比喻论证充分肯定了管仲在历史推进中起到的独特作用,突破了传统的褒“王道”贬“霸道”史观。 B.文章虽然是对战国的历史发表看法,其实包含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也是对明代盛行的纲常名教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有力的批判和回击。 C.作者批判了汉代刘向、宋代曾巩以“三王之治”否定“战国之宜”的观点,明确提出从三王五霸到战国、到秦的统一,是一个“与时推移,其道必尔”的必然发展趋势。 D.本文见解大胆,构思精巧,论证严密,文字犀利深刻,长于分析,表现了作者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勇气。???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诸 侯 又 不 能 为 五 霸 之 事 者 于 是 有 志 在 吞 周 心 图 混 一 如 齐 宣 之 所 欲 为 者 焉 晋 氏 为 三 吕 氏 为 田 诸 侯 亦 莫 之 正 也。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 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3分) 译文: ?(2) 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龛山凯歌① 徐渭②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注】①公元1555年冬,明军在龛山沉重打击了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徐渭据所见所 感,写下《龛山凯歌五首》,此为其二。②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一片红冰冷铁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