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压力说bye-bye.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跟压力说bye-bye

跟压力说bye-bye 或许我们大部分的人不像运动员,需要背负着千万人的期待,还能在关键那一刻秀出最好的表现。但我们仍不可避免的面对许多生活压力:被老板交代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业绩不理想、公司要裁员、家庭出了状况、健康亮红灯。种种长短期的压力,常常压着我们喘不过气来。 怎么处理这些压力,也就是我们的抗压力,决定了我们在职场和人生路上的战斗力以及续航力。一人能有多成功、多快乐,除了看能力之外,他处理压力和跌倒再站起来的能力也很重要。 “抗压力”,也就是英文的Resilience,代表着一种面对困境和压力而能调适得宜的能力。哈佛大学医学院著名的精神病学教授乔治·威廉特(George Vaillant)对于这个能力有一段生动的描写:有抗压力的人,就好像绿色的枝芽,它或许会被风吹的弯曲了,但却不会折断。相反的,它会反弹回来、继续生长。 抗压力如何增加?以下,我们综合了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罗列的十个增加个人抗压力的方法,与《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的“抗压力怎么运作”(How Resilience Works)以及多位国外大师的看法,找出了四条增加抗压力的教战守则: 抗压守则一: 接受“失败”,再努力就好了 威廉特教授曾经针对268位哈佛毕业生和450位波士顿地区贫困青年的健康和心理状况,做了长达50年的追踪。最后他发现,这些人中,尽管有人童年遭受不幸、青壮年面临极大生活压力,但他们之中,仍有些人能活到老、享受快乐的老年生活。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点是:相信失败必然发生,即使发生了,只要再度努力尝试即可。 美国心理学会所列出的十个增加个人抗压力方法中,也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接受“改变”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随机应变。 1960年代,瑞士医生柯伯·罗斯(Kubler-Ross)观察濒死的病人,发展出了一套悲伤理论,认为人在面对重大变故时,往往会经过五个阶段:否认、生气、讨价还价、沮丧,最后才是接受。 如果我们能接受“改变”和“失败”是人生的一部分,这个“悲伤理论”的前面四个阶段,就都可以节省下来,减少我们身心的内耗。 听来很简单,但要做到却不容易,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有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价值,是由别人决定。 试想,当老板交付一个重大任务时,有多少时刻,你坐在案前苦恼担心,“万一失败怎么办?”如此就陷入了一个负面的迥圈:因为我们把事情的成败与自身的价值划上等号。事情的失败,也等于自身失去了价值。 但当我们不再那么骄傲的认为“自己”是所有问题解答的关键,把等号去掉的同时,我们也就更能全神贯注的尝试解决眼前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卡内基的《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一书中指出,要克服人生的压力,“活在今天的方格中”,做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压力自然就会减少。 抗压守则二: 列出压力清单,反而松口气 美国海军上将史塔克戴尔(Jim Stockdale)曾经在越战中,沦为越共战俘长达7年之久。著名畅销书《基业长青》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多年后问起史塔克戴尔,“哪些人没有活着走出集中营?”他回答,“简单,那些乐观主义者。他们说我们会在圣诞节被释放、然后是复活节……。”讲完这段话之后,史塔克戴尔转头看着柯林斯说,“你知道,我认为他们都是心碎而死。” 在面对人生的极端压力与困境时,越早认清现实,排除不必要的乐观有时反而可以减少我们的压力。 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也是该学院的“工作与生活整合计划”主持人费里曼(Steward Friedman)强调,当遇到工作上或生活中的重大压力时,与其感到紧张和不知所措,不如在第一时间冷静下来;此刻,“实际”(be real)是个关键字。 举例来说,当工作上被赋了一个紧急任务需要下周交件,但孩子却又发烧需要看顾,心里的煎熬可想而知。“在这种状况下,我会建议你回去找你的主管,与他沟通,是完成任务的速度比较重要,还是在哪里工作的地点比较重要?”第一时间,实际的了解主管的期待,或许就能想出两者兼顾的办法。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真正“认清现实”,或许压力就能迎刃而解。 但困难的是,我们往往困在一知半解中。有时候我们所需要处理的事情之多,已超越能力范围但却不自知,压力当然大。但也有时候,我们只是脑海里“想像着”事情很多,真正写下来反而松了一口气。 可以从以下四个部分着手制作压力清单:一、我实际上面对多少要求?二、我实际上有多少资源?三、“我觉得”我面对多少要求?四、“我觉得”我有多少资源?“事实上,真正在运作的是‘我觉得’(和实际上)之间的落差和互动,这是真正让人有压力的部分。 有位大老板感觉自己压力很大、每天都非常疲累,但心里却觉得,“我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怎么会觉得这么累?” 详细计算每天、每周和每个月要做的事情后,这位大老板才发现,要把这些

文档评论(0)

80092355k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