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口疮.ppt-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熟悉:口疮的临床特点与鉴别诊断 了解:口疮的概念 掌握:口疮的治疗与预防调护 一、定义 口疮以口颊、舌体、上腭、齿龈等处发生黄白色溃疡为特征。 如发于口唇两侧者,称为燕口疮; 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口糜。 二、发病情况 1.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发病年龄:婴幼儿多见。 3.预后:一般预后良好。 4.范围:西医学的各种口炎、口角炎均属“口疮”的范畴。 命名及历史沿革: 口疮之名,首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金不及,炎火 乃行,民病口疮。” 隋《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候》云:“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少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诊其脉,浮则为阳,阳数者,口生疮。”其指出心脾热盛为口疮的病机。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云:“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著,搏于血气,则生疮疡……若发于唇里,连两颊生疮者,名曰口疮……若发于口吻两角生疮者,名曰燕口疮。”指出因其发病部位不同,有口疮与燕口疮之别。但都可因感受风毒湿热之邪而致。 一、病因 1.母食厚味,遗热于胎,或调护失 宜,将养过温。 2.感受风热湿毒。 3.疳证、久病、久泻。 二、病机 口疮的基本病机: 一、诊断要点 根据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甚则满口糜腐,疼痛流涎临床诊断不难。 二、鉴别诊断 1.与鹅口疮相鉴别 鹅口疮多发生于初生婴儿及久病体弱的婴幼儿,以口腔及舌上、齿龈等处满布白屑、周围有红晕为特点。一般无疼痛、流涎。 2.与手足口病相鉴别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4岁以内小儿,夏秋季节流行,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溃疡,伴手、足、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疱疹为特征。 一、辨证要点 1.辨颜色 心脾积热:口疮周围颜色鲜红、肿 胀,溃疡面数目较多。 虚火上炎:口疮周围颜色淡红,稀 疏散发。 2.辨发热 心脾积热为实证,患儿面红,唇红,流涎口臭,甚者可发热,口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结或几日不解。虚火上炎者,少见发热或有低热,有颧红体倦,虚烦不寐之症。 3.辨疼痛 实证者,疼痛灼热,年幼者表现为啼哭,拒食。阴虚口疮者,疼痛较轻。 二、分证论治 1.风热乘脾 证候: 口腔溃疡较多,分布于口颊、口角、上颚、齿龈、口唇等处,也可以是先见疱疹继而破溃形成溃疡,周围焮红,灼热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多啼,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发热恶风,或咽红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治法 : 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方药 :银翘散加减。 方解: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 薄荷、牛蒡子:疏风散火; 竹叶、芦根:清心除烦; 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2.心火上炎 证候 : 口腔溃疡或糜烂,以舌边尖为多, 红肿灼热,疼痛较重,心烦不宁,叫扰啼哭,面赤唇红,口干欲饮,进食困难,小便短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指纹紫滞。 治法 :清心凉血,泻火解毒。 方药 :泻心导赤散加减。 方解:黄连:泻心火; 地黄:清热凉血; 竹叶:清心除烦; 通草:导热下行; 甘草:泻火,调和诸药。 3.脾胃积热 证候 :颊内、上颚、唇角、齿龈等处黏膜出现破损溃烂,色白或黄,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较深,大小不一,有的融合成片,甚则满口糜烂,边缘鲜红,灼热疼痛,恶进饮食,口臭,涎多黏稠,可兼发热,面赤唇红,烦闹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指纹紫滞。 治法 :清胃解毒,通腑泻火。 方药 :凉膈散加减。 方解:黄芩、连翘、栀子:清热解毒; 生大黄、玄明粉:通腑泻火; 竹叶:清心除烦; 薄荷:升散郁火; 甘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3章温度测量.ppt
- 第7章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doc
- 第90、60首十四行诗英国十四行诗(EnglishShakespeareanSonnet).ppt
- 第8章电化学分析导论.ppt.ppt
- 第8组-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问题.ppt
- 第8章自然世界的气候、地形和庞杂度.ppt
- 第7月活动范围(课题组内市级活动)2011年3月-常熟市实验中学.doc
- 第一关活动名称吸管传筋负责人地点规则一组站一排,在每一组的.doc
- 第5章补体系统.ppt.ppt
-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ppt.ppt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