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资源如何随天地气化之理治疗疾病.docVIP

爱爱医资源如何随天地气化之理治疗疾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爱医资源如何随天地气化之理治疗疾病

如何随天地气化之理治疗疾病 中国中医研究院 高思华 随天地气化之理治疗疾病,是运气学说的基本治疗观,也是祖国医学的基本治疗观。其中最基本的治疗观点,应该说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简要说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谨守病机、逆其病性在正确辨证,把握病机的基础上,顺应运气学说揭示的人体之气及天地之气的阴阳互为消长制胜和五行主克制化的自调规律,针对病机,逆其病性,以寒治热,以热治寒,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病邪甚而正不衰者,治当重在峻泻其邪,正气衰而邪气微者,治当重在补益精气,疾病表现与本质相同者,用正治之法,疾病表现与本质相反者,用反治之法,是运气学说提出的基本治疗原则。这方面的内容众所周知,此不复赘. 二把握病传。治病求本本着、根也、干也;标者,末也、稍也.就疾病来说,最先的发病部位亦即是原发病就是本,由此而波及的病住亦即继发病就是标。治病求本,就是治求原发。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病之中外何如?歧伯日:从内之外者,调其内; 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 则治主病。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往往求治之时病已不在单一脏腑,亦有时继发病的表现甚于原发病。但无论怎样,只要原发病不除,由此而引起的继发病,是不会治好的。这就要求我们临证之时,应善于从复杂的疾病表现中,根据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明辨脏腑的标本病传,除急则治标的情况外,均应治求原发.方可事半功倍。 如笔者曾治一精神异常患者,为山东省章丘县青年农民,女性,34岁。主诉阵发性哭笑无常,已逾两年,原为数日一次,其后日趋频繁,来诊时已每日至少发作三次,平日亦头晕乏力、心慌心烦,行路自觉如履棉花之上,脘痞纳差,时有恶心,面黄肌瘦,眠差多梦,小便销黄,大便尚调。舌淡齿痕,苦黄腻,脉沉弦细。显然以肺脾气虚,痰热中阻,扰乱心神为主证,观其所示前医处方,亦多以健脾益肺清化热痰为主.然病人家属言治近两年,始终不效。细问病史,方知原为生产队会计,因秋季分粮时与人口角打斗,其后即郁闷不乐,渐次而病。遂悟其肺脾气虚痰热内扰之证,实由郁怒伤肝,致肝失疏泄,木不疏土,继发而来,病本乃在于肝失疏泄,其治当以疏肝解郁为主,健脾清痰为辅,乃投逍遥散方加味,当归12克杭芍12克柴胡10克茯苓 15克 郁金10克炒白术1o克远志10克竹茹6克枳实10克甘草10克薄荷6克生姜10克三剂,水煎服。一周后来诊,言先取药三刘,因煎焦一剂,仅服两剂,药后即觉头晕减轻,食欲增进,精神可以自主控制,后又取三剂,哭笑无常未再发作,舌苔转薄自,脉沉弦细。遂以上方去竹茹、枳实,加黄芪30克、党参10克以助扶脾肺之气,继服六剂以资巩固。追访两月未再发。 三药食互助、治养并重运用学说认为,选药治病,尤要固护正气,应以祛邪而不伤正为宗旨。药物均属五味之偏,虽可祛邪,亦能伤正。以药治病,应中病即止,切忌过而伤正.不尽部分,可通过调养来恢复正气,驱尽病邪。因而提出了“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莱,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法的药食互助、治养结合的治疗原则,并反复强调毒药攻邪当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充分体现了运气学说在治疗上治养并重,总以保护和调动人体的自调能力为主导的治疗思想. 治,自不待言。养,就是通过精神、饮食、起居、锻炼等方面的调节来颐养正气。药食互助,只是治养结合的一个方面.有人习惯于把养理解为饮食营养的补充,还有人只注重药物、针灸等的治疗,而忽视药物针灸以外的养,不能不说是有失片面。俗话所说的“三分治,七分养”。虽然就治疗而言有点夸张,亦堪谓道出了“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养呢?关键就是要顺其自然。所谓顺其自然,一是要顺应天地阴阳五行之气更胜更衰的规律,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饮食起居等,以顺养五脏之气,特别要注意既病脏腑之气的有余不足与天地之气的收受关系,采取相应的调养方法来抑其有余、扶其不足. 二是要顺应人体各脏腑的生理特点,顺应人体的自调规律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饮食起居等,以顺养五脏之气.除了根据疾病的所在脏腑及其性质,指导病人采取与之相应的调养措施外,只要不是绝对有碍患者的康复.还应该鼓励患者随自身的感觉去调养自己.正如人体缺水便觉口渴,需要食物便觉饥饿,过食肥甘便欲清淡爽口的饮食一样,当人体需要什么或不需要什么时,人体必然会发出相应的信号。也就是说,想吃什么,就说明人体需要什么,想休息就说明人体已经疲劳,想活动就说明此时人体气血更需要流通。那种以为用药必忌口,休息就是多卧床,多吃所谓的营养品就是补养的想法,只能是对了一半。根据人体发出的信号,随自身感觉顺其自然地安排饮食及活动,亦是正确调养的重要方面。 四法天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