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瀚霖长链二元酸
合成微生物长链二元酸建设绿色化学大产业
———访石油微生物专家陈远童教授
张平赵艾筠
? 利用长链二元酸为原料,可以合成一系列双号码长碳链尼龙。双号码尼龙具有良好的性能,耐腐蚀性好、绝缘性好、柔韧性强,在航天、航空、汽车、轮胎、船舶、建筑、电子、电器和信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双号码长碳链尼龙作为子午线生产的轮胎,具有高速、安全、节油、耐磨的优点,是轮胎工业发展的方向。双号码长碳链尼龙还可以制造汽车管,如输油管、刹车管等,在汽车行业中备受青睐。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长链二元酸合成高性能长碳链尼龙,将打破少数发达国家长达40多年对高性能长碳链尼龙的垄断,预示着我国工程塑料工业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标志着我国绿色化学工业的建设有了良好开端。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长链二元酸为原料合成的高档热熔胶在服装和家电行业中很受重用。在高档服装生产中使用高档热熔胶,可以使整个服装耐水洗、耐干洗、尺寸稳定、穿着挺括。我国是世界服装出口第一大国,年用胶量在2000~3000吨左右,而目前则全部依靠进口。彩色显像管与偏转线圈粘合用胶需要较高的性能,只有在100℃高温下能够长期使用,才能保证彩色显像管的正常工作。我国目前生产彩色显像管所用胶全部靠进口。由此可见,用长链二元酸合成高档热溶胶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为原料合成的高级粉末涂料具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使用安全和经济实用等特点。合成的高级油漆具有色泽光亮、耐磨性好、耐冲击强度高、附着牢固和柔韧性极佳等优点。
麝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中药药材,是制备中成药的重要成分。天然麝香中具有生理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麝香酮。目前,保护野生动物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因此,天然麝香不再容许采用。用C11~C18的长链二元酸可以合成具有不同香型的大环酮香料,尤其是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DC15为原料,合成环十五酮和麝香酮(即3-甲基环十五酮)时,合成步骤简单,成本大大降低。这种合成的麝香酮完全可以代替天然麝香配制中成药,在医药上将有着广泛用途,对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链二元酸还可以合成高温电解质,可在120℃下长期使用;合成高级润滑油,不仅耐高温,而且在零下45℃仍维持正常润滑。据报道,利用长链二元酸还能合成检测早期卵巢癌的试剂,合成治疗皮肤癌、艾滋病的药物及合成生物膜等,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研究。
生物发酵法的突出优势
虽然长链二元酸有着如此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长链二元酸在自然界中却是不存在的,一直以来都是用化学方法进行合成。然而,在化学工业中长链二元酸很难合成,只有十二碳二元酸可以丁二烯为原料进行化学合成,但合成工艺复杂,合成条件苛刻,既需高温、高压和催化剂,需有防火、防爆、防毒设备,且收率低、成本高,更重要的是环境污染严重。
如何克服化学工业合成长链二元酸的弊端,如何使长链二元酸更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远童教授为此付出了自己半生的精力。陈远童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充分发挥微生物学科的优势,创制出一套运用生物技术合成长链二元酸的新技术。应用生物技术方法,以正烷烃为原料,采用微生物方法生产长链二元酸,有化学合成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条件温和,整个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收率高、成本低,且没有环境污染。微生物所的多项二元酸成果目前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绿色化学产业,引起了杜邦、通用电器、汉高和ADM等国际大公司的极大关注。在当今世界上,用生物技术生产长链二元酸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第一家,而陈远童教授则是其产业化的第一人。
石油微生物开发的卓越成就
陈远童教授1941年生于广东普宁。1966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微生物发酵石油正烷烃生产长链二元酸是已故中科院微生物所原副所长、中科院院士、工业微生物学家方心芳教授开创的新领域。在方教授的亲自指导下,中科院微生物所从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开始,首先进行了微生物发酵正烷烃生产长链混合二元酸的应用开发研究。
1986年,在方心芳院士的推荐下,陈远童成为其接班人,负责课题组工作。在陈远童教授的带领下,微生物所在长链二元酸研究领域中已取得以下四项重大科研成果,拥有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和国际领先的微生物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的专利技术。
1.十二碳二元酸工业生产试验研究,在20000L罐中进行工业生产试验,产酸水平为180~200g/L,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研究的总体技术水平为国际领先”。
2.十三碳二元酸工业生产试验研究,完成20,000L罐工业生产试验,产酸水平为160~170g/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