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发展与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研究.docVIP

政治发展与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政治发展与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研究.doc

政治发展与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研究   摘 要:政治发展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环节, 集中表现为政治系统能力的增强和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台州“撤地建市”20年来,其政治发展水平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迅速提高,尤其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探索,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同市场秩序不断扩展相适应的地方治理模式,因而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系统梳理台州地方治理的内在逻辑,形成本土化经验,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地方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 键 词:地方治理;政治发展;内在逻辑;台州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6)01-0014-08   收稿日期:2015-12-20   作者简介:林兴初(1974―),男,浙江温岭人,中共台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三农”问题;陈文正(1973―),男,浙江三门人,中共台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层民主与地方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台州市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台州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与前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SGHZ05。   众所周知,政治发展作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环节,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集中表现为政治系统能力的增强和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而地方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化的一种积极回应的结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1]并且以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根基。地方政府作为地方治理最重要的主体,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对于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以及政治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台州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于1994年“撤地建市”,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新兴的组合式港口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民凭借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台州特色的发展之路,创造了以“民营主导+政府推动”为主要特征的“台州现象”。如今,台州已进入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发展关口,政治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比如:台州坚持对党代会常任制的持续探索,创造了民主恳谈等具有全国影响的基层民主治理的新形式,并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基层群众自治、法治建设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正是这种着眼于优化地方治理模式的探索,暗合了特定制度约束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形成了一系列同市场秩序不断扩展相适应的地方治理模式的结构性特征,为地方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2]   一、“撤地建市”与台州政治发展效应   (一)“撤地建市”与地方政权建设[3]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改革目标,而台州当时的行署建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为此,1993年1月30日至2月1日,台州就争取“撤地建市”、实行市管县体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达成了共识:撤销台州地区,撤销椒江市、黄岩市,建立台州市,下设海门区、黄岩区、路桥区。市区陆地面积1536平方公里,下辖32个乡镇,3个办事处;人口1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万人。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同意了这一具体方案。   ⒈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依照我国《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台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500名,除根据工作需要预留了4名外,市一届人大代表496名,分别由9个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驻台州部队选举产生。1995年2月至4月,各县(市、区)分别召开人大会议,选出了市一届人大代表。1995年5月24日至29日,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椒江举行,应到代表483人,实到479人,128名同志列席会议。此次会议议程共8项,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件大事:一是依法选举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选举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选举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二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计划及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这次大会是台州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代表广泛参与、共商台州发展大计的盛会,会议确定了台州到20世纪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依法选举产生了地方国家机关的领导成员。   ⒉市级机构设置。1994年12月31日,《台州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获浙江省批准,结合“撤地建市”,台州开始进行机构改革与市级机构设置。这次机构改革以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为出发点,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了符合台州实际、体现台州特点的市管县体制,切实做到了转变职能、理顺关系、调整结构、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强化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