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AJ-4多功能理好艾灸仪与传统艾灸热效应差异研究
DAJ-4多功能艾灸仪与传统艾灸热效应差异研究[摘要]目的:比较传统艾灸疗法和DAJ-4多功能艾灸仪艾灸的热力学特性和艾灸后热效应。 方法:选择3名健康人.重复3次用传统和艾灸仪两种灸法分别在内关穴、足三里穴位施灸.用红外成像设备每隔5 min拍摄艾灸前后不同时点人体热像图.测量灸点局部溫度和远端肢体穴位(劳宫、阴陡泉)溫度。结果:传统灸法艾灸15 min,灸点产生烧灼感.最高温度达(41.43±0.13)°C,艾灸仪艾灸15 min时灸点最高溫度为.(36, 97±.0. 13)°C: 5远端肢体艾灸前后温度比较.传统灸法灸后20 min远端温度较灸前有所下降.多功能艾灸仪灸后20 min远端溫度仍保持在一定高度^结论:多功能灸疗仪远端升温效果优于传统艾灸.且持续时间较长—[关键词]艾灸;多功能艾灸仪:艾灸热效应:辐射频率.红外线艾灸疗法已有2000多年历史.因其有效、无毒、经济、方便,被临床医家和患者喜爱。《素问.异法 方宜论》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 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崔学伟El》利用电磁加热艾绒.制作出新型多功能艾灸仪.不但具有艾灸溫热效应.同时还能产生磁化穴位、药物渗透等功效.经过9年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其疗效优于传统艾灸方法.且拓宽使用范围.老人小孩或皮肤感觉迟钝者都可以使用,较传统艾灸安全舒适.无污染环境。2010年该设备被国家中民药管理局列为中医诊疗设备推广项目在全国中医医院使用。本文从试验研究和原理研究两方面论述.采用医用红外成像检测技术.观察两种灸法对人体四肢灸点穴位和肢体远端皮肤温度的影响.比较艾灸前 后人体施灸部位和远端肢体体表温度变化.判断两种艾灸方法对人体产生的热效应差异:并进行文献査证对多功能艾灸仪与传统艾灸所产生的辐射频谱 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仪器DAJ-4多功能艾灸仪与艾灸仪专用隔热垫(均由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祥和中医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温和艾灸条(江苏针灸器械厂提供),红外采集设备为AT1R-M301非制冷医用红外热像仪,温度分辨率0.08℃,空间分辨率1.4 mrad.芯片像素320X 240:测温范围0-100℃,测温精度±0.2 °C ,目标测温校准范围 2〇?40 X:(本设备因为做民用人体红外检测.人体体温范围内的温度做精准度校正,而40 ℃以上的测量温度未做精准度校订,但能够进行温度测量。1.2 —般资料健康志愿者3人.男1名.23岁;女2名.25岁和28岁。3人均填写“九种体质调査表.并由中医医生对其进行四诊检查,舌脉均表现为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均属于中医平和体质。既往身体健康.皮肤、四肢运动正常:排除四肢运动异常、皮肤病、神经系统或四肢血液循环系统异常等。1.3试验环境及采图要求艾灸环境为治疗室。采图环境按照医学红外采图标准.在独立红外成像采图室完成.采图环境温度为20-24℃,湿度为60%?70%.采图室内无其他辐射光波干扰.同围墙壁涂吸光涂料。采图时受试人与镜头距离2.5m.统一姿势.即受试者双上臂自然合拢在身前,掌心朝向镜头,双下肢并拢,脚尖向前,自然站立。1.4试验过程试验前准备:试验前对每名受试者进行测试过程说明.减 轻其心理压力或紧张情绪,宽松着装,并暴露双肘、膝以下部位.平卧在治疗床上10min。治疗床与采图实验室相邻。艾灸方法:受试者仰卧于治疗床上.两名医生分別对其左右内关和足三里同时进行传统灸法和多功能艾灸操作。一名医生负责对受试者右侧肢体的传统艾灸,传统灸法采用悬灸,灸头与皮肤距离8 cm;另一名医生负责对受试者左侧肢体穴位采用多功能艾灸仪施灸.灸头用松紧带同定于内关和足三里。受试人两侧艾灸同步计时.在艾灸15 min全程中每隔5分钟同步暂停艾灸。受试者进入红外采图室按照统一采图姿势进行采阁.采图结束后.马上回治疗床继续艾灸5 min.重复3次试验.累计艾灸15 min。每次试验间隔3天,操作方法相同。采图过程:在红外采图室用红外镜头分别采集上肢和下肢 热固定拍摄姿势和距离.调整焦距.拍摄从艾灸前到艾灸15 min.每间隔5分钟采集1次红外热像图.并对灸后每5分钟亦 采集1次.累计采集15 min?图像保存在软件数据库中。测最及数据分析:试验结束后,对采集的红外热像图进行温度数据测,分别测量内关、劳宫、足三里、阴陵泉区域平均温度.测范围大小一致,记录3人3组每次每区域的平均温度。数据录入SPSS 10.0统计软件.获得各点温度用均值士标准差(怎士 d表示.通过比较各组数据.获得两种灸点温度差异及远端热效应差异。测量区域见图1、图2中直径5 mm圆圈划定范围。 图 1双侧下肢艾灸5min红外热像图 图 2双侧上肢艾灸5min红外热像图 2研究结果 1.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