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13-9-2题稿.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The zero-order kinetics is also called as the saturation kinetics, by which a few drugs, such as ethanol, phenytoin and salicylate, have a linear elimination pattern (non-exponential or biexponential patterns), i.e. drug is removed at a constant rate that is independent of plasma concentrtation. * * * * * hrs Plasma concentration 峰浓度(Cmax) 一次给药后的最高浓度 此时吸收和消除达平衡 达峰时间(Tmax) 给药后达峰浓度的时间,多为2(1-3)hrs AUC 曲线下面积 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Area under curve 生物利用度 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的程度和速度,用于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安全性 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或速度 ? 相对生物利用度:不同制剂AUC比较 F = (AUC受试制剂 ? AUC标准制剂) × 100% 绝对生物利用度: F = ? 100% AUC血管外 AUC静注 药物吸收入血的相对量:常用AUC衡量 药物的吸收速度:可用Cmax和Tpeak衡量 A B C D Fig. 3-10 AUC of curve A AUC of curve B AUC of curve C 稳态血药浓度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目的:多次给药使血药浓度达有效范围 Css-max MTC Css-min MEC 某病人病情危急,需立即达到稳态浓度以控制,应如何给药 问 题 其它方法 缩短给药间隔时间 加大剂量 缩短给药间隔 增加给药剂量 负荷剂量 对安全性大的药物如磺胺类抗菌素常采用“首剂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此给药方式称为负荷剂量给药法,在需要立即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而快速起效时采用。 意义:使到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提前。 * To traverse cellular barriers (e.g. gastrointestinal mucosa, renal tubule, blood–brain barrier, placenta), drugs have to cross lipid membranes. * * * * * * * * * * The passive and facilitated (with a carrier) diffusions are down-stream (or downhill) in the direction of its concentration or electrochemical gradient. The active transport is up-stream (or uphill) against an elctrochemical or concentration gradient . Passive diffusion: passage of drugs through the lipid surface (major mechanism of drug absorption) Lipid-soluble drugs Small water-soluble drugs Noncharged form of weak electrolytes * * * * * * * * * *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2.细胞膜屏障,包括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 3.体液pH和药物的解离度 4.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体内药物 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形式进行转运或储存,两者间处于动态平衡。 游离型药物才能跨膜转运及发挥药理活性;结合型药物是药物在体内储存的形式并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血浆蛋白 结合型药物的特点 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暂时); 结合达饱和后,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可使游离药物浓度迅速增加,引起毒性反应; 竞争性抑制现象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异性较低,而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有限 两个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个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使其中一种或两种游离药物浓度增高。使药理作用增强或引起中毒 血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