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石应急预案
电极硬断
一、现象
1、电流突然下降后回升,但不会上升至原位。
2、炉气温度突然上升。
3、电炉产生的电弧声异常。
二、原因
1、电极糊保管不当,灰分增高,粘结性差。
2、停炉时期电极冷却率大。
3、导电接触元件以上的电极糊过热,固体物沉淀,造成电极分层。
4、由于电极进入炉料部分稍带锥形,当电极降低时,电极与硬壳及炉料产生极大的机械力。
5、长时间停电后,负载增加过快。
三、处理方法
1、立即停电。
2、断头小,即所断电极在料面以下,残留电极长度可以工作,可将断头压入炉内继续送电。
3、电极断头大,即所断电极在料面以上,工作端不能工作,须将断头用炸药爆破后取出,适当压放电极尽量用提高压放率而不用长距离的压放来增加电极工作端。
4、对所断电极进行单相电极焙烧。
四、预防措施
1、把好电极糊进厂质量关,确保电极糊质量符合要求;妥善保管电极糊,防止灰尘进入。
2、尽量避免连续3小时以上的停炉,防止电极氧化。
3、保持电极糊高度在接触元件以上4.5米,让电极糊连续性焙烧,防止过热。
4、停炉期间应适时上下移动电极,防止电极与炉料粘结;尽量避免大幅度提升电极,防止塌料堵塞电极下降位置,增大电极下降的阻力。
5、长时间停电后,负载增加要缓慢,严格执行开车操作规程。
6、注意与塌料相区别,防止误判断。
电极软断
一、现象
1、电流突然上升,电极对炉底电压降至“0”。
2、炉气出口温度与H2含量增高。
3、电极筒大量冒黑烟。
4、炉气压力突然增大,防爆孔打开。
二、原因
1、电极糊的质量差,油份、挥发份多,软化点高。
2、电极自动下滑或过量下放电极。
3、电极糊块大,添加无规律,棚住或架空。
4、电极筒焊接质量差。
三、处理方法
1、立即停电。
2、迅速下降电极,使断头相接后压实炉料,减少电极糊外流,并扒掉外流的电极糊。
3、若软断严重,电极糊全部外流,一定要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迅速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位置。
4、重新装入电极糊后(加入电极筒内的高度应达到接触元件顶部以上4500mm。)对所断电极进行单相电极焙烧。
四、预防措施
1、把好电极糊进厂质量关,确保电极糊质量符合要求。
2、严格控制压放周期及时间,使电极的消耗、压放及焙烧速度趋于或保持平衡。尽量避免一次性长距离压放,若一次性压放量大于100mm,则应开启电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焙烧电极。
3、有规律的添加电极糊,保持电极糊高度在接触元件以上4.5米,让电极糊连续性焙烧,防止电极欠焙烧。
4、检查和维护好电极夹紧装置、电极肋片保持清洁无润滑脂或油类等,防止电极自动下滑。
5、电极糊粒度控制在100mm以下,添加时应少量缓慢加入,防止电极糊棚住或架空。巡检人员加强检查(每班最低检查三次),发现电极糊棚住或架空应用长竹竿或绳绑住大电极糊将其捣实。
6、对电极壳的制造、焊接质量严格检查,确保完好。
7、注意与翻电石相区别,防止误操作。
导电接触元件与电极筒间刺火
一、现象
1、接触面与电极筒处发红或有明显的刺火。
2、压放电极时,接触装置不易滑动。
3、保护套处常伴有冒黑烟。
二、原因
1、由于弹簧组件上的压力过低。
2、电极筒或肋板表面有毛刺或不清洁。
三、处理方法
1、立即停电。
2、更换打火的接触元件,检查其他弹簧的螺母及压力。
3、电极筒肋板损坏,将损坏部分下送,直至接触元件与未损坏部分接触。
4、根据电极下放长度开启电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焙烧电极或单相电极焙烧。
四、预防措施
1、调节好接触元件两块螺栓的间距及弹簧组件的夹紧力使之符合要求。
2、利用每次检修时机对接触元件进行清理使之保持清洁。
3、把好电极壳的制造、焊接质量关,确保电极筒或肋板表面无毛刺、无泄漏。
一氧化碳中毒
1、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时引起燃烧、爆炸,在18~19℃时其爆炸极限为12.5~74.2%。在65.2℃时与空气接触会自动着火。
2、一氧化碳的危害
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在0.16~0.2%(16000~20000PPM)时,人在1~1.5小时后会中毒死亡,而浓度增加到0.5%以上时人15分钟后就会中毒死亡。只有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在0.01%以下时才能确保人身安全。
3、一氧化碳易泄漏的场所及泄漏点
电石炉二楼:炉盖之间、炉门、检修盖、下料管与炉盖连接处、防爆孔、闭料孔、密封套与炉盖或护套间隙、护套与电极间隙等。
三层半:闭料孔、料管接头、大套上沿与电极筒间隙、加热风机等。
四楼:环形加料机料仓进口
4、预防措施
4.1精心操作控制炉压在微正压0~10Pa。
4.2二楼:炉盖之间、下料管与炉盖连接处、检修盖等用耐火水泥浇筑料密封好;炉门、密封套与炉盖或护套间隙、护套与电极间隙等用耐火岩棉密封好;各防爆孔盖严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流的强弱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的规律.doc
-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范文.doc
-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doc
- 电流表量程的扩大及计算.doc
- 电流转速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doc
- 电测原理及应用.doc
- 电测法测定弹性模量和泊松比.doc
- 电测深布极装置及观测方式的变革.doc
- 电涡流传感器在棉花包金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doc
-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研制.doc
- DB15╱T 1468-2018 玉米密植高产机械收粒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15╱T 1459.12-2018 人工油松二元立木材种出材率表.docx
- DB15╱T 1459.6-2018 人工杨树二元立木材积表.docx
- DB15╱T 1422-2018 绵羊痘防制技术规程.docx
- DB15∕T 1968-2020 杜蒙、杜寒羊杂交改良技术规程.docx
- DB15╱T 475-2018 昭乌达肉羊(标准规范).docx
- 草原损害鉴定技术规范 __DB15_T 2260—2021.docx
- DB1503∕T 0005-2021 室内供热温度监测服务规范.docx
- DB15T_2447-2021荞麦田蓟马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468-2021大兴安岭西麓农田休耕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