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少数民族文化与历史教学的结合
略论少数民族文化与历史教学的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提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国,让我们祖国的文明绵延不绝。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必须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贯穿少数民族文化,必须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历史教学相结合起来。第一,深入调查,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第二,深入研究教材,找寻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契合点;第三,选择好时机,做到收放自如。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 历史教学
正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国,让我们祖国的文明绵延不绝。为了能更好地传承文明,为了能更好地搞好教学,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必须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贯穿少数民族文化,必须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历史教学相结合起来。
我是一名多年在少数民族乡村教书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近年由于工作的变故才来到县民族中学上班。所以,本人对如何让少数民族文化与历史教学相结合还是有颇多的感受与体会。现将自己的具体做法,作如下的浅谈。
第一,深入调查,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我的家乡榕江县为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生活有侗族、苗族、水族和瑶族等多个民族。其分布大致为,侗族生活在坝子,苗族生活在高坡,水族生活在河边,瑶族生活在溪边。可他们之间又相互交错,相互杂居着。现主要将侗族和苗族简介如下: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芷江,靖州、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
侗族使用侗语,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以生产鱼粳稻为主,选育栽培有本民族独特优质的水稻品系——“香禾糯”(Kam Sweet Rice) ;善用稻田养鱼,创造和传承了以“稻鱼鸭共生”为特点的侗乡有机农业文化遗产。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
三宝侗族鼓楼 侗族风雨桥 侗族服饰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7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陕西西乡镇巴、重庆、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苗族服饰 苗族房屋 西江千户苗族
第二,深入研究教材,找寻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契合点
我们用的历史教材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编写的,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和一般性。而我们教学的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如果只按照教材进行历史教学,肯定会让学生不易接受和难以适应,缺少亲切感,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深入研习我们的历史课本,从中找到历史课本中能与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相契合的点。那历史课就会让学生有亲切感,学生才会对历史课感兴趣。例如,讲到古代中国的建筑科技成就时,可以结合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讲到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时,可以结合苗族的医学;讲到国内外文学成就时,可以向同学们讲述侗族的《珠郎娘美》的故事;讲到国外的音乐成就时,可以联系我们的侗族大歌和苗族的飞歌,甚至还可让学生当堂歌唱(班上以侗族苗族学生居多)来烘托学习气氛。
第三,选择好时机,做到收放自如
少数民族文化与历史课堂相结合不是什么时候都要去做,如果一味的去使用,就会使历史课堂机械化,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反而可能会导致主次不分,混乱学生学习的重点。所以,一定要选择好时机,要做到收放自如。要让我少数民族文化与历史教学相互促进,让学生达到历史课标要求。例如:在讲到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的颁布一内容时,就不能去强调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因为找不到契合点。另外,在讲到近现代艺术成就时,如果过多的去渲染侗族大歌和苗族飞歌,则会缺失对该时期艺术特点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