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驳“封建论”――以《大义觉迷录》为视角.docVIP

雍正帝驳“封建论”――以《大义觉迷录》为视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雍正帝驳“封建论”――以《大义觉迷录》为视角.doc

雍正帝驳“封建论”――以《大义觉迷录》为视角   摘 要:《大义觉迷录》是中国历史上很有特色的一部文献,是雍正帝为表明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对传统“华夷之辨”重新加以解读的产物。以往研究曾静、吕留良案时,往往集中于华夷观的探讨,而对封建论的论述不多。本文旨在以《大义觉迷录》为依据,浅谈传奇帝王雍正帝对“封建制”的看法。   关键词:《大义觉迷录》;“封建论”;驳“封建论”   1 曾静、吕留良反清案   尽管清朝入主中原八十余年,不遗余力的调节满汉冲突,但汉人“华夷畛域”的文化和心理上的认同始终无法消弭。终于在雍正六年(1728年)秋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曾静反清案,并由此牵涉出吕留良案。   1.1曾静、吕留良反清案发   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二十六日,张倬(张熙)孤身拦下时任川陕总督岳钟琪即将回府的轿子,仅将书函奉上便触动了这位总督的敏感神经。书信封面题签称其为天吏元帅,开头注明“南海无主游民夏靓遣徒张倬上书”,显然这封信件极不寻常。岳钟琪细读信函,发现信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谴责雍正帝是失德的暴君,并例数其十大罪状;雍正帝继位不合法;力劝岳钟琪“趁时反叛,为宋明复仇”等……曾静反清案由此发生。清廷经过周密细致的层层调查,俘获曾静、张熙等一批涉案人员,最终发现曾静反清思想绝大部分是受已故浙江大儒吕留良的影响。   1.2《大义觉迷录》颁行问世   雍正帝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帝王,他的继位和离世问题一直迷雾重重,充满神秘色彩。而其在位期间另一件离奇的事莫过于他对曾静、吕留良案件的处理上,将已故吕留良开棺戮尸,吕氏族人和吕留良门人均受到严惩,而曾静却无罪释放甚至从此跻身官僚阶层。   最终雍正帝下令将两年内有关此案的上谕、审讯词以及曾静《归仁说》合成书,取曾静《归仁说》“盖生人之大迷,而至今乃得大觉也”之义,命名为《大义觉迷录》。全书共四卷。这部御制国书收录了雍正帝本人10道上谕、审讯词、曾静口供47篇、张熙等口供2篇,后附曾静《归仁说》1篇。雍正七年(1729年)九月,《大义觉迷录》最终问世,随后被颁行全国,近始自天子皇城,远一直可达穷乡僻壤。它囊括了雍正帝大一统观的大部分内容,但此书亦不乏其对“封建”的看法。   2 “封建论”与驳“封建论”   曾静等继承吕留良衣钵,认为欲治天下,必行井田封建,“然后方可望得治平”。他自解《孟子》“滕文公问为国”章,心向井田制,进而将百姓贫穷的原因归结为清朝统治者和郡县制。那么曾静、吕留良等人“封建论”具体内容是什么,雍正帝又是如何驳“封建论”呢?   2.1曾静、吕留良“封建论”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曾静等人推崇“封建是圣人治天下之大道,亦即是御戎狄之大法”,主张废除郡县制,心心念念望世变事革,想乘运起来恢复三代井田封建。指出在今日郡县制下土地尽数被豪门大户所收,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贫穷。把自己同富户豪族相分别,加之吕留良对《孟子》一章的评解,认为井田制可行,治理天下必须采用井田制和分封制,只有井田封建复了才能造就太平盛世,如若不复井田,在贫富不均的世界里,妄谈治理好国家是不可能的。即已言明必须复三代之井田封建,天下才能安定,反之,在贫富不均之时谈如何治理,根本不是办法。因此,在曾静、吕留良等人看来在当世贫富严重不均,井田封建未复的世界里,出任官员追逐利禄,简直是对他们自身人格的一种践踏。   吕留良认为“封建者,圣人公天下之制度也;至秦而私有天下,始自郡县,乃傲然君临四海,于是尊君卑臣之后,由此而起,而上下之意思,遂刊然为一大鸿沟;臣僚徒贪禄位,不知去就之义,是皆郡县之余毒也”。他高度颂扬并极尽向往秦以前的封建制,对此后的郡县制和君臣关系心怀不满,更将官员贪污腐化等官场恶性归咎于郡县制之行。又吕留良文集内云“今日之穷,为羲皇以来所仅见”,洞庭湖边因水灾不能安业之民“到处呼号怨恨,切‘日丧皆亡’之愿”。实质上是将尊君卑臣、官场黑暗的消极方面、百姓困苦不堪等根源归结为封建郡县制。曾静、吕留良等封建论与陆生楠不谋而合。陆生楠曾任江南吴县知县,其在军中借托古人之事盛赞秦统一以前的封建分权之制。《通鉴论》十七篇有“封建之制,古圣人万世无弊之良规,废之为害,不循其制亦为害。至于今害深祸烈,不可胜言。皆郡县之故等语”,完全否定了郡县制。   曾静和吕留良否定清朝合法性,力主回复到三代的井田封建制。对于推翻清朝统治的手段,吕留良批《射不主皮》有“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圣人何故制此不详之物?盖有所用也”。他主张用暴力驱逐夷狄,观点挟有鲜明的大汉族主义色彩。综上可见,笔者认为,曾、吕“封建论”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和各民族的互相融合。在清朝大一统格局中主张井田封建是一种历史倒退。   2.2雍正帝驳“封建论”   关于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