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钢铁冶金学申请国家级精品课程有待做的工作
* * 表6 1780m3高炉高炉使用焦炭分级评分标准 分数 100分 0分 -5分 灰分A,d/% ≤12.0 15.0 ≥20 硫分St,d/% ≤0.60 1.60 -- M40/% ≥85.0 70.0 ≤60 M25/% ≥92 77 ≤67 M10/% ≤6.0 10.0 ≥15.0 CRI/% ≤25 38 ≥48 CSR/% ≥65 52 ≤42 * 表7 450m3高炉使用焦炭分级评分标准 分数 100分 0分 -5分 灰分A,d/% ≤12.5 15.5 ≥20.5 硫分St,d/% ≤0.70 1.70 -- M40/% ≥80 65 ≤55 M25/% ≥87 72 ≤62 M10/% ≤7.0 11.0 ≥16 CRI/% ≤28 41 ≥51 CSR/% ≥60 47 ≤37 关于焦炭还需要分析两个问题:焦炭的反应性和捣固焦质量。 * 4.2焦炭反应性 众所周知,焦炭反应性是指焦炭在高炉内与CO2反应能力的强弱,也有人称它为焦炭气化活性大小的量度,高炉内C焦+CO2煤气=2CO的反应称之为焦炭溶损反应,是个吸热反应,在高炉内反应温度850℃~1200℃,吸热170~165kJ/mol。如果焦炭到达燃烧带与热风中氧气反应C焦+1/2O2=CO则是放热反应,放热115 kJ/mol以上。这样如果焦炭的反应性强,它在下降过程中与高炉煤气间接还原生成的CO2和H2O反应将吸收大量的热,而又使风口前燃烧带要燃烧更多的燃料以提供其消耗的热量。历来高炉炼铁工作者不希望焦炭的反应性过强。但是目前有相当多的炼焦工作者和炼铁工作者们提出生产反应性强的焦炭,他们认为碳素溶损反应可以生成更多的CO和H2,对间接还原发展有利,可以减少单位生铁的碳消耗,有人更是提出这是当前低碳炼铁的发展方向之一。有人则认为高反应性焦炭活性大,气化快,为强化冶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作者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符合热力学原理的,这个溶损反应发展越多,不是发展间接还原,而是发展了直接还原。从还原的热力学知道,高炉内的直接还原是两个气相反应的合成: FeO+CO→Fe+CO2 放热 FeO+H2→Fe+H2O 吸热 CO2+C→2CO 吸热 或 H2O+C→H2+CO 吸热 FeO+C→Fe+CO 吸热 FeO+C→Fe+CO 吸热 * 在高炉中下部碳素溶损反应发生越多,直接还原发展也越多,消耗的高温热量也越多,需要补偿直接还原耗热而在风口前燃烧的碳也越多,单位生铁的燃料比也越高。 现在高炉的直接还原度过高是燃料比高的原因之一,要大力发展间接还原,提高煤气利用率才是实现低碳炼铁应该大力提倡的方向。 应该说C焦+CO2煤气=2CO的反应能力过低,也不是我们要提倡的。过低的反应性影响焦炭的气化速度,一是焦炭在风口前燃烧速度减慢,降低燃烧强度和高炉强化程度,影响高炉生产指标。另一是单位时间内放热减少,影响冶炼热量供需平衡。欧洲人认为过低的焦炭反应性影响焦炭使用价值,要打8.5折。 * 4.3捣固焦质量 捣固炼焦是生产焦炭时降低炼焦煤使用数量,也就是节约炼焦煤的技术,国内外都在采用这项技术。它用适当压强的捣锤将配煤捣压,使配煤的堆积密度增加(顶装焦用煤堆积密度0.8~0.85t/m3,而捣固焦配煤堆积密度达到0.95~1.05 t/m3)。在配煤中用1/3焦煤(即气煤)代替20%~25%焦煤,这样减少了总的胶质数量,但胶质粘结煤的距离因堆积密度增大而减小,使有限的胶质能黏结更多的煤粒。在堆积密度适当(1.0t/m3左右)代替焦煤比例不超过25%,炼焦过程中加热和供热参数合理的情况下,可炼出适用于高炉的捣固焦。国外捣固焦已用于2500~ 4000 m3级高炉,我国也有2座3200m3高炉使用(涟钢和兴澄),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但总体来说,中国捣固焦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捣固焦在大高炉上使用,其原因在于: * 1)配煤不规范 配煤中焦煤和肥煤数量减少过多,气煤比例过高,有个别独立焦化厂甚至完全用气煤捣固炼焦造成捣固焦质量参差不齐。众所周知,炼焦生产焦炭主要靠胶质层,而将焦煤和肥煤减少过多使胶质大量减少,就炼不出高质量焦炭,焦炭的粒度普遍较小,满足不了大高炉生产的要求。 2)捣固压强过高 为弥补胶质的减少,生产者想借用高压强捣固来尽可能缩小煤粒之间的距离,将配煤的堆积粒度增大到1.10以上,达到1.15t/m3,生产出的焦炭捣鼓层内孔隙极少,而两捣固层间出现大的横向闭气孔,影响焦炭质量。用普通顶装焦测定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方法测得捣固焦CRI和CSR都达到顶装焦指标的要求,但装入高炉后,捣固焦表现则差,造成炉况波动,甚至失常,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 3)顶装焦炉生产已相当成熟,其加热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导学案: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docx VIP
- 2024监理规范知识竞赛练习试题及答案.doc VIP
-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 速度 【解析版】(人教版2019).doc VIP
- 5.1《倍的认识》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pptx VIP
-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时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4威海热电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课时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HG/T 20275-2017 - 化工设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hg20675-1990t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完整).doc VIP
- 2025上饶市四股桥乡“回村任职大学生” 选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